[發明專利]對賬文件生成、獲取方法、裝置、系統及服務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00792.3 | 申請日: | 2020-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3566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4 |
| 發明(設計)人: | 崔博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京東數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6/35 | 分類號: | G06F16/35;G06F16/31;G06Q40/00;G06Q40/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夏泰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盧萬騰;劉曉燕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興區北京經***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文件 生成 獲取 方法 裝置 系統 服務器 | ||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一種對賬文件生成、獲取方法、裝置、系統及服務器,該方法包括:根據預配置的對賬文件生成參數,創建至少一條對賬文件生成任務;根據對賬文件生成任務,按照預設數據讀取規則,從預獲取的對賬數據集合中讀取與對賬文件生成任務對應的對賬數據;根據對賬數據生成至少一個對賬文件,并將對賬文件進行存儲。通過該方式,提升對賬文件生成速率,保證生成的對賬文件更加準確。將對賬文件存儲數據條數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分片式存儲,便于數據請求方分片式下載對賬文件,由此來減少對賬文件傳輸過程中由于斷流等情況導致整個對賬文件下載失敗的情況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對賬文件生成、獲取方法、裝置、系統及服務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對賬文件上傳至服務器,并由保險公司下載流程如下:
對賬系統生成并上傳對賬文件:根據不同的險種(運費險、碎屏險、品質險等等)按照每天或者每個月的保單明細與理賠單明細匯總成一個.CSV格式的對賬文件,然后上傳到FTP服務器。
保險公司通過客戶端下載對賬文件:通過調取對賬系統接口,傳入對應的險種編號以及日期,對賬系統從FTP服務器獲取對應的文件,然后給保險公司的客戶端返回文件流。
上述操作方式適用于平時保單不是特別多的情況,雖然偶爾也會出現傳輸中斷的現象,但是重新調接口接收一次就沒問題了。然而,一旦賬文件占用內存過多,例如幾個G。如果按照現有的方法,無論是在生成、上傳FTP、獲取都是一個很費時間和很容易出現問題的方法,為了數據的完整,往往都是中間出現了一點錯誤都要重新再來一遍。這樣的處理過程,不論是生成對賬文件還是下載對賬文件,都存在操作效率低,容易出錯,保險公司接入門檻高等問題。
發明內容
鑒于此,為解決現有技術中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對賬文件生成、獲取方法、裝置、系統及服務器。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對賬文件生成方法,該方法包括:
根據預配置的對賬文件生成參數,創建至少一條對賬文件生成任務;
根據對賬文件生成任務,按照預設數據讀取規則,從預獲取的對賬數據集合中讀取與對賬文件生成任務對應的對賬數據;
根據對賬數據生成至少一個對賬文件,并將對賬文件進行存儲,其中,每一個對賬文件存儲的對賬數據條數小于或者等于預設條數閾值,預設條數閾值從對賬文件生成參數中獲取。
在一個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根據預配置的對賬文件生成參數,創建至少一條對賬文件生成任務之后,該方法還包括:
將對賬文件生成任務存儲到預設置的對賬匯總表,并將對賬匯總表中每一條任務的執行狀態設置為待執行狀態。
在一個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根據對賬數據生成至少一個對賬文件,并將對賬文件進行存儲之后,方法還包括:將對賬匯總表中每一條任務的執行狀態設置為處理完成狀態,并將處理完成狀態同步到服務器側對應的狀態接收接口,服務器為數據請求方持有的服務器。
在一個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根據對賬數據生成至少一個對賬文件,并將對賬文件進行存儲之后,方法還包括:生成并存儲與對賬文件對應的對賬明細,以便后續數據請求方根據對賬明細,驗證對賬文件的完整性,其中,對賬明細至少包括:至少一個文件URL、文件字節大小以及文件MD5值。
在一個可能的實施方式中,預配置的對賬文件生成參數至少包括:數據請求方的身份信息、對賬數據類型,以及每一個對賬文件存儲的對賬數據條數對應的預設閾值。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對賬文件獲取方法,該方法由數據請求方一側的服務器執行,該方法包括:
向對賬文件系統發送對賬文件獲取請求,請求中包括數據請求方的身份識別信息,以及與待獲取對賬文件對應的識別參數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京東數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京東數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0079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