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X翼無人機尾翼折疊展開傳動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900614.0 | 申請日: | 2020-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4673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0 |
| 發明(設計)人: | 和法成;陳方正;李村;李沖;姚光樂;王守雷;余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4C5/16 | 分類號: | B64C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陳嵐崴 |
| 地址: | 266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人機 尾翼 折疊 展開 傳動 機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X翼無人機尾翼折疊展開傳動機構,包括有兩個垂直連接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安裝了兩個舵機,所述舵機上分別安裝有搖臂,所述搖臂通過連桿與尾翼底座連接,所述尾翼底座上有滾珠軸承與底板連接,所述尾翼底座上安裝有四片尾翼。四片尾翼開始處于折疊狀態,四片尾翼被發射筒壁約束向前折疊,無人機發射出筒時,四片尾翼在底座6中卷簧彈力的作用下沿機體殼體方向展開,這種展開方式相比遠離機體殼體方向展開,可以保持尾翼結構的完整性,從而實現尾翼的全翼舵偏,同時使尾翼在有限的空間中具有足夠展長,提高了尾翼的氣動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人機尾翼折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X翼無人機尾翼折疊展開傳動機構。
背景技術
固定翼無人機相比懸翼無人機具有飛行速度快、飛行高度高、巡航時間長的特點。利用固定翼無人機的這些優勢,發展出了小型筒射無人機。這種無人機采用機翼折疊的方式進行筒式發射,具有便攜、響應速度快的特點,是目前較為流行的小型筒射無人機的發展趨勢。可折疊展開固定翼無人機大多采用前后各兩片機翼的串列翼布局結構,現在又發展出了前后各四片機翼的X翼布局結構,后者相比前者在高速飛行時具有更好的操縱性和穩定性。
現有技術中的彈簧刀無人機采用了前后各兩片機翼的串列翼結構布局,這種無人機質量及尺寸均較小,前后翼展開機構結構較簡單,其氣動性及機動性一般。以色列的英雄系列無人機采用了前后各四片機翼的X翼結構布局,尾翼四片機翼展開方式為遠離機體殼體方向展開,尾翼展開以后在尾翼舵偏時不可以實現整個翼面全動,導致氣動效率較低,且這種展開方式限制了尾翼的展長,此外四片尾翼由四個舵機分別操作,尾翼動作的一致性不高。國內的高德紅外公司制造了一款X翼無人機,其尾翼結構采用了跟英雄系列無人機相同的結構形式。
現有X翼無人機四片尾翼展開方式為遠離機體殼體方向展開,尾翼展開以后在尾翼舵偏時不可以實現整個翼面全動,導致氣動效率較低,且這種展開方式限制了尾翼的展長,此外四片尾翼由四個舵機分別操作,尾翼動作的一致性不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可沿機體殼體方向展開且尾翼可兩兩聯動的X翼尾翼結構。四片尾翼可沿機體殼體方向同時展開,全翼面偏轉,尾翼展長不受限制,在有限的空間內使尾翼展開后可實現全動且保證尾翼具有足夠展長,同時設計了舵偏傳動機構,實現尾翼兩兩聯動,提高了舵偏精度和效率。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X翼無人機尾翼折疊展開傳動機構,包括有兩個垂直連接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安裝了兩個舵機,所述兩個舵機上分別安裝有搖臂,所述搖臂通過連桿與尾翼底座連接,所述尾翼底座上有滾珠軸承與底板連接,所述尾翼底座上安裝有四片尾翼7;四片尾翼開始處于折疊狀態,四片尾翼被發射筒壁約束向前折疊,無人機發射出筒時,四片尾翼在底座中卷簧彈力的作用下沿機體殼體方向展開。兩個舵機控制兩個搖臂轉動,帶動兩個連桿轉動,從而控制兩組共四片尾翼產生舵偏。兩個舵機收到電信號以后通過舵機軸輸出轉動帶動兩個搖臂轉動,兩個搖臂帶動連桿轉動,連桿帶動通過柱塞螺釘與其連接的尾翼底座轉動,從而使四片尾翼產生舵偏;使得一個舵機同時控制相對的兩片尾翼偏轉,通過尾翼的兩兩偏轉方向配合,最終實現無人機俯仰和偏航的控制。
采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是在X翼無人機尾翼上采用了沿機體殼體方向的展開方式,可以保持尾翼結構的完整性,從而實現尾翼的全翼舵偏,同時使尾翼在有限的空間中具有足夠展長,提高了尾翼的氣動效率;二是設計了四個尾翼兩兩聯動的舵偏方式,提高了舵偏一致性,從而提高舵偏精度和效率;三是在尾翼底座與底板連接處采用了滾珠軸承連接,減少了尾翼偏轉阻力及尾翼的晃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X翼無人機尾翼折疊展開傳動機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無人機尾翼展開狀態示意圖。
圖中:1為底板,2為連桿,3為搖臂,4為舵機,5為滾珠軸承,6為尾翼底座,7為四片尾翼,8為機體殼體,9為尾段殼體。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0061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