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壓艙水測深孔智能采樣檢測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900316.1 | 申請日: | 2020-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9415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金有;李西標;王林;錢云開;聶維忠;孟書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3/18 | 分類號: | G01N33/18;G01N1/14;G01N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坤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趙紅霞 |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艙水 測深 智能 采樣 檢測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壓艙水測深孔智能采樣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該壓艙水測深孔智能采樣檢測系統包括:一集成平臺,該集成平臺中集成了:一取樣裝置;一進樣裝置;一水質檢測分析裝置;一信息化平臺系統;所述進樣裝置對取樣裝置所取樣品對應輸入到水質檢測分析裝置的對應接口,該水質檢測分析裝置的分析信號傳送至所述信息化平臺系統;能夠達到對壓艙水全面、真實、快速檢驗檢疫流程和全鏈信息化檢驗檢疫結果。
技術領域:
本案技術涉及一種輪船壓艙水的檢驗檢疫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輪船壓艙水壓艙水測深孔智能采樣檢測系統。
背景技術
輪船中的壓艙水(ballastwater)是為了保持船舶平衡,而專門注入的水。
壓艙水是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保證,特別是對沒有裝載適量貨物的船舶,適量壓艙水可保證船舶適當的吃水深度,從而保證螺旋槳吃水充分,動力輸出穩定,降低船舶尾波引發的船體震動等作用。
但同時,眾多的資料表明:壓艙水是外來海洋生物入侵的重要載體。
早在1908年,人們便猜測壓艙水可能是浮游生物實現遷移的途徑之一。
據報道,澳大利亞境內現有的170余種外來海洋生物中,可能有24%—33%是通過壓艙水輸入的;而每1天,通過艙舶(包括船體及壓艙水等)在世界各地轉運的生物物種數則可能超過3000種。
在世界范圍內,壓艙水引起的生物入侵的例子比比皆是,包括海藻、魚、牡蠣、多毛蟲、軟體動物、海星、其他的浮游動物以及霍亂弧菌。其中,許多生物已造成了明顯的生態破壞和大量的經濟損失,有一些甚至給人類健康造成了直接的威脅。最典型的例子有:
澳大利亞的Gymnodiniumcatenatum有毒雙鞭毛蟲藻是一種有毒的雙鞭毛蟲藻,1985年在Hobart港的周圍海域中首次被發現。它可能是經壓艙水從日本傳播到Tasmania的。Gymnodiniumcatenatum能產生使貝殼類癱瘓的毒素,這些毒素還能被貝殼類富集,人們一旦食用了這些貝殼類,將引起嚴重中毒,甚至死亡。在1986年、1987年和1991年里,Tasmania州南部貝類養殖業關閉長達6個月之久,損失慘重。
Dreissenapolymorpha這種斑蚌可能是在1986年經船舶壓艙水傳入到北美五大湖中的St.Clair湖的,并迅速地傳播到其他的4個湖以及Hudson河、Illinois河、Mississippi河等,美國有15個州,而加拿大有2個省可以發現這種生物。它可以阻礙電廠、水處理廠和重工業對水的利用,還能纏結并腐蝕魚網、船體和浮標,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可達5億美元。
E1-Tor生物型霍亂弧菌是引起1961年到20世紀90年代早期的霍亂第7次世界大流行的元兇。1991年和1992年,從5艘停靠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港口的貨船壓艙水和污水中,研究人員發現了霍亂弧菌。這項發現提示壓艙水可能是霍亂在國際傳播中的重要途徑。研究表明,霍亂弧菌可在海水中存活50日。霍亂弧菌的存活與藻花和一些海洋生物的殼質外骨骼的殖民有關,這表明壓艙水起到的作用可能與轉運中間宿主,以及游離細胞有關。
因此,壓艙水已是公認的一個潛在的環境危害因素。壓艙水的監管和處理不僅是水處理領域里的研究熱點,也是檢驗檢疫科學的重要課題。
針對此情況,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已經出臺,或正著手研制相關的法律法規,以便對船舶壓艙水實施科學有效的管理。
中國《入出境船舶壓艙水衛生監測規程SN/T 1757-2006》對壓艙水有著明確的相關規定,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管理措施,但限于目前的難題有如下幾個:
1、取樣結構的限制,造成壓艙水取樣困難:
常見的輪船的壓艙水的取樣結構為一個Φ50mm的直管,上端通到甲板,下端通到船底,由其是噸位較大的輪船,其壓艙水水位距離甲板一般較深深達十幾米甚至幾十米,常規的自吸泵已經不能完成取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0031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