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池及終端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900269.0 | 申請日: | 2020-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3387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31 |
| 發明(設計)人: | 林長涌;王小軍;殷炳龍;卓加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50/531 | 分類號: | H01M50/531;H01M50/569;H01M10/42;H01M10/613;H01M10/623;H01M10/6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張向琨 |
| 地址: | 523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池 終端設備 | ||
本公開提供了一種電池及終端設備,電池包括保護電路板、第一電芯、第二電芯以及導電件。第一電芯包括極性不同的第一極耳和第三極耳。第二電芯包括極性不同的第二極耳和第四極耳。第一極耳與第二極耳的極性不同。第一極耳和第二極耳直接經由導電件相連。第三極耳和第四極耳分別與保護電路板相連。在根據本公開的電池中,僅第三極耳和第四極耳直接與保護電路板相連,第一極耳和第二極耳不通過保護電路板相連,而是通過獨立于保護電路板外的導電件相連,由此減少布置在保護電路板上的部件,有效將保護電路板上的熱源分散,降低電池保護板的溫度,達到降低快充時保護電路板溫升的效果,從而降低快充時電池的溫升。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電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池及終端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手機、電動汽車等領域中快充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高性能電池的需求也日益增強并愈發迫切。對于電池產品來說,電池的熱量隨著快充電流的增大而增大,電池溫升高、發熱嚴重會影響快充效果,還可能引發安全問題。因此如何降低電池溫升成為快充技術發展上的瓶頸。
電池與保護電路板連接,電池通過保護電路板連接至電池充放電端口,形成充放電回路,實現電池的充電和放電。大電流經過保護電路板,保護電路板會發熱嚴重。由于保護電路板自身布局空間非常有限,因此導致其散熱慢,進而在快充時電池溫升高,影響快充效果。
發明內容
鑒于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公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池及終端設備,其能夠減小快充時電池的溫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公開提供了一種電池,電池包括保護電路板、第一電芯、第二電芯以及導電件。第一電芯包括極性不同的第一極耳和第三極耳。第二電芯包括極性不同的第二極耳和第四極耳。第一極耳與第二極耳的極性不同。第一極耳和第二極耳直接經由導電件相連。第三極耳和第四極耳分別與保護電路板相連。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芯包括第一主體,第一主體具有第一側,第一極耳從第一主體的第一側延伸出。第二電芯包括第二主體,第二主體具有第二側,第二極耳從第二主體的第二側延伸出。第一主體的第一側和第二主體的第二側與保護電路板面對。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極耳和第二極耳彎折且在保護電路板的厚度方向包夾導電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極耳具有與導電件電連接的第一電連接段。第二極耳具有與導電件電連接的第二電連接段。沿保護電路板的厚度方向,第一電連接段和第二電連接段位于保護電路板和導電件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件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極耳和第二極耳分別連接于導電件的第一表面。導電件的第二表面與第一極耳之間設置有第一絕緣件。導電件的第二表面與第二極耳之間設置有第二絕緣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靠近導電件的第二表面的一側,第一極耳的包夾導電件的外側面設置有第三絕緣件。在靠近導電件的第二表面的一側,第二極耳的包夾導電件的外側面設置有第四絕緣件。第一主體的第一側和第二主體的第二側分別設置于保護電路板沿保護電路板的第一方向的兩側,第一方向與保護電路板的厚度方向相交。電池還包括第五絕緣件,第五絕緣件分別設置于保護電路板沿保護電路板的第一方向的兩側與第一主體的第一側和第二主體的第二側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沿保護電路板的厚度方向,第一電連接段和第二電連接段與保護電路板之間設置有第六絕緣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將第一極耳和第二極耳直接電連接。第二部分將第一部分和保護電路板電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芯在數量上以多個設置。各第一電芯包括第一主體,第一主體具有第一大面和第一窄面,多個第一電芯的第一主體以第一大面對第一大面的方式堆疊,第一極耳以層疊在一起的多個設置。第二電芯在數量上以多個設置。各第二電芯包括第二主體,第二主體具有第二大面和第二窄面,多個第二電芯以第二大面對第二大面的方式堆疊,第二極耳以層疊在一起的多個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東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90026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