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實現連續過車的整車衡動態稱重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897802.2 | 申請日: | 2020-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822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王峰;張旭隆;曹言敬;方蒽;王立文;周文翰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工程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G19/03 | 分類號: | G01G19/03;G01G21/23;G01G2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劉剛 |
| 地址: | 221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實現 連續 整車 動態 稱重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整車衡稱重裝置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可實現連續過車的整車衡動態稱重裝置,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內部底端兩側安裝固定塊,固定塊上端安裝固定彈簧,固定彈簧上端安裝稱重板,稱重板下端中部前后兩側分別安裝稱重柱,稱重柱下端安裝重量傳感器,重量傳感器下端安裝支撐柱,所述重量傳感器通過導線電性連接有稱重顯示儀,稱重顯示儀電性連接有報警器,所述稱重板上端安裝若干限位環,限位環內部轉動設置有限位球,限位球上端安裝連接塊,連接塊上端安裝焊接塊。本發明,實現了工作臺上的偏載車輛對于承重板的平穩有效施壓,使得重量傳感器始終受到來自豎直方向上的壓力作用,增加了偏載車輛的稱重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整車衡稱重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可實現連續過車的整車衡動態稱重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衡也被稱為地磅,是廠礦、商家等用于大宗貨物計量的主要稱重設備。在二十世紀80年代之前常見的汽車衡也稱作機械地磅。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高精度重量傳感器技術的日趨成熟,機械式地磅逐漸被精度高、穩定性好、操作方便的電子汽車衡所取代。汽車衡標準配置主要由承重傳力機構、高精度重量傳感器、稱重顯示儀表三大主件組成,由此即可完成汽車衡基本的稱重功能,目前公路上用于汽車超載的常用檢測裝置就是可連續過車的汽車衡。
目前我國大部分省區高速公路收費站正在使用的動態稱重計量衡器(秤臺式動態稱重設備),采取車輛分車軸稱重,稱重精度會受到車速、秤臺受力方向、所裝貨物形態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可避免地存在較大誤差,其可靠性和穩定性差,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數據丟失、“錯位”、車型和車軸數識別錯誤等現象。
中國專利(公告號:CN109060090A)公開了一種可實現連續過車的整車衡動態稱重裝置包括:減震帶、進出口機構、擋板機構、稱重機構和限位機構,所述進出口機構安裝于所述減震帶的兩端側壁;所述擋板機構安裝于所述減震帶頂面的兩側;所述稱重機構設置與于所述減震帶的正中部,所述稱重機構包括第一稱重彈簧支座、第一稱重彈簧、稱重板、稱重抵柱、第二稱重彈簧、第二稱重彈簧支座和稱重腔,雖然該裝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對于整車的快速稱重,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該裝置并不能對存在偏載的車輛進行更好的稱重,導致精度降低,因此,需要進一步的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實現連續過車的整車衡動態稱重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可實現連續過車的整車衡動態稱重裝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左端安裝上坡塊,右端安裝下坡塊,所述固定底座內部底端兩側安裝固定塊,固定塊上端安裝固定彈簧,固定彈簧上端安裝稱重板,稱重板下端中部前后兩側分別安裝稱重柱,稱重柱下端安裝重量傳感器,重量傳感器下端安裝支撐柱,所述重量傳感器通過導線電性連接有稱重顯示儀,稱重顯示儀電性連接有報警器,所述稱重板上端安裝若干限位環,限位環內部轉動設置有限位球,限位球上端安裝連接塊,連接塊上端安裝焊接塊,焊接塊上端固定安裝有工作臺。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坡塊和下坡塊的傾斜角度為30-45°。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坡塊和下坡塊上端均設有若干保護筋。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臺下端安裝導向環。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稱重板上端中部設有與導向環相互配合的固定環。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重量傳感器至少為2個。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保護筋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在上坡塊或者下坡塊上。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底座截面為U型結構。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稱重板兩端滑動設置于固定底座內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工程學院,未經徐州工程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9780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