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慧快充能量管理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896879.8 | 申請日: | 2020-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7653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吳百發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百發 |
| 主分類號: | B60L53/64 | 分類號: | B60L53/64;B60L53/60;B60L53/31;B60L53/53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王志強 |
| 地址: | 550000 貴州省貴陽***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慧 能量 管理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智慧快充能量管理系統,本發明屬于電動車充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智慧快充能量管理系統。該系統包括變壓器負荷監控模塊、蓄電池組件模塊、智能電流分配控制模塊、充電樁組件模塊,所述變壓器負荷監控模塊、蓄電池組件模塊、充電樁組件模塊均與智能電流分配控制模塊電連接,所述充電樁組件模塊與蓄電池組件模塊電連接。本系統通過智能電流分配控制模塊的控制,能夠利用變壓器的剩余負荷對電動車進行快速充電,且電動車充電時不會超過變壓器的核定負荷,避免了對電網容量造成沖擊;且本系統的充電樁安裝時不需要新增變壓器,能夠有效的減少充電站的占地面積;本系統設置有蓄電池,還能夠享受峰谷電價差。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動車充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智慧快充能量管理系統。
背景技術:
電動車的充電方式可分為交流充電、直流充電。其中交流充電,功率較小,充電時間較長,一般要6-8個小時,允許把電動車電池充滿。同時對電網要求不高,一般的停車場,甚至普通的家庭電力網絡就可以滿足充電需求,可以把慢充充電樁安裝到小區車庫。與之相反的則是直流充電,特點是充電功率大,可以達到100-400kw,好處是充電快,一般三、四十分鐘就可以充到電池容量的80%,但是對電池損害比較大,需要定期對電池放電并慢充一次,以延長電池使用壽命。這種充電方式多用于建設專業快充站,而且這樣的快充站必須滿足:電網在當地有足夠的電力容量;有足夠的空間(安全距離)安裝專用變壓器;可以安裝相當規模的充電樁(否則不經濟);交通便利,充電車輛進出方便;
現有的交流充電與直流充電都存在缺點。交流充電樁的缺點是所需的充電時間較長,一般要6-8個小時,無法滿足部分車主快速充電的需求;由于電網既定容量的限制,沒法滿足每個家庭都安裝一個充電樁的需求,經常是一個小區只有少部分車主能裝,大部分車主不能安裝;直流充電缺點是對電網沖擊較大,尤其是多臺電動車同時充電時,現成的小區或辦公樓既有電力網絡無法滿足短時間的高峰負荷,會影響用戶原有電力負荷的正常使用,必須安裝在有足夠電力容量的專用場地,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圍;充電站作為城市的新生事物,在現有環境下,不光是場地不好找,而且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建設一個相當面積的充電站,投資也非常巨大;這兩種充電方式的共同缺點,在有峰、谷電價的地區,沒有充分運用峰谷電價差。
現有技術公開了專利號為CN201720807006.9的一種智能充電系統,包括控制系統、電動車充電系統、智能設備充電站、汽車充電系統和供電系統,所述電動車充電系統、所述智能設備充電站和所述汽車充電系統均設置有無線通信裝置,所述控制系統包括云服務器、核心控制裝置和驅動裝置,所述核心控制裝置與所述云服務器連接,所述無線通信裝置與所述云服務器連接,本實用新型可滿足汽車、智能設備和電瓶車的充電,且本系統均通過智能化程度高,可通過智能設備與無線通信裝置連接,核心控制裝置通過監控與計算不同使用者的費用情況,通過云服務器與無線通信裝置發送至使用者智能設備,使用者可直接通過智能設備進行繳費,無需人工監管,使用方便。該系統雖然可以實現無需人工監督,但仍然受限于電網容量的限制,且同時受限于使用場地的限制,不能方便的安裝在各種場所。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慧快充能量管理系統,該系統可以避免對電網容量造成沖擊,突破了電網容量的限制;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慧快充能量管理系統,該系統安裝時占用空間小,能夠適用不同的場所安裝;
本發明的最后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慧快充能量管理系統,該系統設置有蓄電池,既能夠隨時對電動車進行快速充電,又能享受峰谷電價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智慧快充能量管理系統,包括變壓器負荷監控模塊、蓄電池組件模塊、智能電流分配控制模塊、充電樁組件模塊,所述變壓器負荷監控模塊、蓄電池組件模塊、充電樁組件模塊均與智能電流分配控制模塊電連接,所述充電樁組件模塊與蓄電池組件模塊電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百發,未經吳百發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9687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避雷器接地信號記錄分析裝置
- 下一篇:利用礦物元素譜識別巖性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