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陀螺儀的智能手套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894639.4 | 申請日: | 2020-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6869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1 |
| 發明(設計)人: | 鄒可權;謝生龍;吳日慶;陳安昇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建言智能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 | 分類號: | G06F3/01;A41D1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8247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陀螺儀 智能 手套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陀螺儀的智能手套,包括手套本體,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手套本體的手背上的微處理器,在所述微處理器內設有藍牙模塊,在所述手套本體的各手指和手背上均安裝有陀螺儀,所述微處理器分別與各陀螺儀連接,以及,所述藍牙模塊與智能終端無線連接。本發明能夠捕捉使用者的手勢動作,并且能夠將手語轉換成語音文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手套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陀螺儀的智能手套。
背景技術
手勢是人類最早使用的一種交際工具。在長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手勢被賦予了種種特定的含義,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高度的靈活性,在體態語言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手勢是指人類用語言中樞建立起來的一套用手掌和手指位置、形狀構成的特定語言系統。手勢至今仍被廣泛運用,特別是聾啞人等特殊群體,聾啞人之間主要通過各種手勢進行交流,但對于不懂手語的人只能通過文字進行進行交流,目前的智能手機已經有了圖像識別功能,但對于動作還是難以識別,無法識別聾啞人的手語,并將它轉換成語音讓正常人識別。
查有中國專利文獻,公開號206805470U,公開日期20171216,名稱“一種3D力反饋數據手套”,該專利文獻公開了數據手套本體、三軸陀螺儀傳感器、無線通訊模塊、微處理器,其三軸陀螺儀傳感器安裝在數據手套本體背部,用于感知空間方位,但是該技術無法感知相關手部關節的位置移動等。
如何解決上述難題,成為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捕捉手勢動作,將手語轉換成語音文字的一種基于陀螺儀的智能手套。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基于陀螺儀的智能手套,包括手套本體,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手套本體的手背上的微處理器,在所述微處理器內設有藍牙模塊,在所述手套本體的各手指和手背上均安裝有陀螺儀,所述微處理器分別與各陀螺儀連接,以及,所述藍牙模塊與智能終端無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手套本體內設有夾層,所述陀螺儀、微處理器均安裝在該夾層內。
進一步地,所述陀螺儀通過導線與微處理器電連接,所述微處理器與藍牙模塊電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陀螺儀的數量為15個。
進一步地,所述智能終端為智能手機。
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通過安裝在手套本體的陀螺儀,能夠感知陀螺儀的角速度,從而感知相關手部關節的位置移動,捕捉使用者手勢動作,并將檢測到的數據通過微處理器計算處理得出手指的相關動作,并通過藍牙模塊將動作數據發送到智能終端,智能終端可將接收到的數據編譯成語音文字進行播放或顯示在屏幕上,實現手語的轉換,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發明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發明的實施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方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建言智能系統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省建言智能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9463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汽車用多功能儀表臺
- 下一篇:一種阻燃型黏合劑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