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板式換熱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891756.5 | 申請日: | 2020-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1418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永平;李華;邵漢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9/04 | 分類號: | F28D9/04;F28F3/04 |
| 代理公司: | 蘇州佳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42 | 代理人: | 羅宏偉 |
| 地址: | 3125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板式 換熱器 | ||
本申請公開一種板式換熱器,包括至少一組相鄰的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中每張板片均包括基板部,板片設有至少一組第一角孔和第二角孔,第一角孔設于凸臺部;第一板片的凸臺部與第二板片的第二角孔周側的板部至少部分區域密封連接;第一板片的第二角孔周側的板部與第二板片的凸臺部至少部分區域不接觸;第一板片還設有配合凸部和流通部;配合凸部在第一板片反面形成的凹槽與凸臺部在第一板片反面形成的凹槽連通;板片兩個相對的寬邊中相對靠近該同組的第一角孔和第二角孔的寬邊記為第一寬邊;配合凸部比流通部靠近第一寬邊;流通部在第一板片正面相對于凸臺部的頂部凹陷設置;本申請有利于提高板式換熱器的換熱性能。
背景技術
板式換熱器內流動的制冷劑和載冷劑可以分別在板片正反兩側流動以通過板片實現間壁換熱。隨著對板式換熱器使用性能的要求不斷提高,需要對板式換熱器進行結構上的優化,以得到換熱性能更強的板式換熱器。相關技術較難兼顧板片兩側流體流動的均勻性,因此板式換熱器的換熱效果仍然存在改進空間。
發明內容
本申請對板式換熱器進行改進,有利于兼顧板片正反兩側流體流動的均勻性,提高板式換熱器的換熱效果。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板式換熱器,包括若干層疊設置的流通板,若干流通板中具有至少一組相鄰的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第一板片正面與第二板片反面相對;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中每張板片均包括基板部,所述板片設有至少一組第一角孔和第二角孔,同組的第一角孔和第二角孔沿板片寬度方向布置;所述板片還設有凸臺部;所述凸臺部相對于基板部在板片正面凸起;第一角孔設于凸臺部;第二板片的第二角孔周側的板部與第一板片的凸臺部密封連接;第一板片的第二角孔周側的板部與第二板片的凸臺部至少部分區域不接觸;
第一板片還設有配合凸部和流通部;所述配合凸部自所述凸臺部的側壁向遠離所述第一角孔的一側凸伸設置,所述凸臺部的側壁與所述第一角孔的邊沿之間的最大間距小于所述配合凸部的末端與所述第一角孔的邊沿之間的間距;所述配合凸部相對于基板部在第一板片正面凸起,所述配合凸部在第一板片反面形成的凹槽與凸臺部在第一板片反面形成的凹槽連通;所述板片兩個相對的寬邊中相對靠近該同組的第一角孔和第二角孔的寬邊記為第一寬邊;所述流通部位于所述凸臺部的外周側,所述配合凸部比所述流通部靠近第一寬邊;所述流通部在第一板片正面相對于所述凸臺部的頂部凹陷設置;
將垂直于流通板層疊方向的若干平面中的其中一個平面定義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板片形成第一角孔的壁面在垂直于第一板片的基板部正面所在平面的投影輪廓具有在板片寬度方向相對的第一圓弧和第二圓??;所述第一圓弧比所述第二圓弧靠近第二角孔;在所述第一平面定義扇形區域;第一圓弧所在圓的圓心定義為扇形區域的圓心,第一圓弧的半徑記為R;扇形區域具有與該圓心配合形成銳角圓心角的第一線段和第二線段,所述第一線段和所述第二線段的長度均為2R;自該圓心垂直且遠離板片第一寬邊的方向定義為第一方向,第一線段相對于第一方向向第二角孔所在側傾斜的夾角為45°,第二線段相對于第一方向向第二角孔所在側傾斜的夾角為70°,所述流通部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扇形區域,且在沿凸臺部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投影一側至少延伸至扇形區域的第一線段,另一側至少延伸至扇形區域的第二線段。
在申請中流通部相對于凸臺部的頂部呈凹陷設置且流通部對應的第一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扇形區域,對板片正面流動的流體而言,流通部有利于流體從第二角孔以較低的流動壓降經流通部向板片寬度方向分配;配合凸部比流通部靠近第一寬邊,對板片反面流動的流體而言,配合凸部有利于流體從第一角孔以較低的流動壓降經配合凸部于板片反面形成的凹槽在靠近第一寬邊的區域分配;這樣有利于兼顧在第一板片正反兩側流體在板片上的均勻分配以及降低流體流動壓降,因而有助于提高板式換熱器的換熱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申請板式換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第一板片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申請裝配在一起的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的部分結構放大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9175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光學膠涂布機及光學膠生產線
- 下一篇:一種基于EIoU改進的YOLOv3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