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肝素、或其衍生物、或其可藥用鹽的醫藥用途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889227.1 | 申請日: | 2020-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3899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貴民;高雷;張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1/727 | 分類號: | A61K31/727;A61K45/06;A61P25/24;A61P25/22;A61P25/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6006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肝素 衍生物 藥用 醫藥 用途 | ||
本發明屬于醫藥領域,涉及肝素、或其衍生物、或其可藥用鹽新的醫藥用途,具體涉及肝素、或其衍生物、或其可藥用鹽在制備預防和/或治療抑郁癥藥物中的用途。本發明肝素通過常規制備方法制備成組合物,和/或加入情緒穩定劑制備成藥物組合物,制備得到的產品具有療效顯著、起效快的特點,而且還具有毒副作用小的優點,具有很好的開發為抑郁癥防治藥物的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領域,涉及肝素、或其衍生物、或其可藥用鹽新的醫藥用途,具體涉及在制備預防和/或治療抑郁癥藥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術
抑郁癥主要表現為心境持久低落,思維遲鈍,食欲缺乏和體重減輕,意志行為減少,學習記憶能力障礙。嚴重者出現自殺企圖或行為,是一種在世界上廣泛流行的精神疾患,全球各年齡層共有約3億人患有抑郁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預測,抑郁癥的發病率每年增加113%,預計還會增加,到2020年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疾病。但目前廣泛使用的抗抑郁藥物具有很大局限性,且長期使用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毒副作用,開發安全有效的預防抑郁癥藥物或通過營養干預緩解抑郁癥是當今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研究表明,從食物中提取的營養物質,比如乳源活性肽、桔梗、茯苓多糖、小分子化合物(CXZ-123)等都對抑郁癥有緩解作用。
肝素是一類糖胺聚糖,由糖醛酸和葡萄糖胺以1→4鍵連接起來的重復二糖單位組成的多糖鏈的混合物。含10—30個二糖單位不等,分子量4000—20000,平均分子量12000。2-O-硫酸-α-L艾杜糖醛酸及6-O-硫酸-N-硫酸-α-D葡萄糖胺是其中的主要單糖,由它們組成的三硫酸二糖的重復單位構成了肝素的所謂“規則區”,是肝素結構的主要部分。另外的單糖殘基,如α-L-艾杜糖醛酸、6-O-硫酸-N-乙酰-α-D葡萄糖胺、β-D葡萄糖醛酸及3-6-雙-O-硫酸-N-硫酸-α-D葡萄糖胺以很低的頻率出現于“非規則區”。一定數目的6位無硫酸化的葡萄糖胺及2-O-硫酸-α-D葡萄糖醛酸的存在,使得肝素中出現10種不同的單糖(4種糖醛酸和6種葡萄糖胺),從而使得肝素的整個結構變得異常復雜。到目前為止,肝素的精確結構還不清楚。與復雜結構相對應的是其復雜的生物學功能,自從1937年肝素在臨床上用作抗凝劑以來,肝素一直是一種主要的抗凝藥物。除了抗凝活性及其相關的抗血栓生成活性以外,近來發現肝素具有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抗炎癥、抗腫瘤及抗病毒等生物學功能。但迄今還未發現肝素在抑郁癥方面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之一為提供肝素、或其衍生物、或其可藥用鹽在制備預防和/或治療抑郁癥藥物中的用途。
本發明所述的肝素的衍生物包括其不同程度的硫酸化產物、脫硫酸化產物,所述的肝素的可藥用鹽包括其鈣鹽、鈉鹽、鉀鹽、鎂鹽、鐵鹽等,優選其鈣鹽和鈉鹽。
所述抑郁癥伴有焦慮或學習記憶能力障礙。
所述肝素的給藥劑量為0.01mg/kg-100mg/kg,優選為0.1mg/kg-20mg/kg。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具體實施例1肝素對抑郁癥模型大鼠抑郁行為的改善作用研究結果表明:肝素可明顯改善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焦慮狀態并可明顯改善抑郁癥患者的學習記憶能力。
具體實施例2肝素對藥物誘發抑郁癥模型大鼠抑郁行為的改善作用研究結果表明:與多塞平相比,肝素不僅可明顯改善藥物所致抑郁癥模型大鼠的抑郁、焦慮狀態,而且不存在便秘及肝功能損害等副作用。
本發明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種含有肝素、或其衍生物、或其可藥用鹽中的任一種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制備而成的組合物在預防和/或治療抑郁癥藥物中的用途。
所述組合物可制備成藥學上可接受的劑型,優選為口服制劑,進一步優選為片劑,顆粒劑及膠囊劑。
上述片劑,顆粒劑及膠囊劑按制劑常規工藝制備即可。
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藥物組合物,所述藥物組合物含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8922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