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全局能耗優化的火電機組調峰調控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887711.0 | 申請日: | 2020-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0332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06 |
| 發明(設計)人: | 張緒輝;辛剛;袁森;趙中華;崔福興;董信光;張利孟;周春生;王家新;王海超;劉科;劉景龍;楊興森;胡志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3/46 | 分類號: | H02J3/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繪未來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89 | 代理人: | 肖繼軍;張紅蓮 |
| 地址: | 250002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全局 能耗 優化 火電 機組 調控 方法 系統 | ||
一種基于全局能耗優化的火電機組調峰調控方法及系統,先將需要調峰調控的電網劃分成不同的分塊區域;對劃分好的分塊區域內負荷、新能源場站以及火電機組進行統計,并標記坐標;計算火電機組、新能源場站發電出力的加權位置;比較分塊區域內用電負荷與發電量,并標記出具有調峰資源的分塊區域;當該分塊區域內需要調峰時,該分塊區域內的火電機組首先參與調峰,調峰的先后順序按照與負荷用電加權位置由遠及近的順序,當該分塊區域內所有火電機組參與調峰,仍不能滿足需求時,則尋求其他分塊區域進行調峰資源;負荷用電需求、火電機組出力、新能源場站出力均動態更新,加權位置也動態更新。本發明提升了整體用電的經濟性,同時保證電網安全穩定。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網能耗優化的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基于全局能耗優化的火電機 組調峰調控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風電、火電等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快速發展,國家相關政策明確了可再生能 源費發電的優先發電地位,同時為了確保電力實時平衡,火電機組需要提供調峰 輔助服務支撐電網調峰。當前,火電機組調峰主要依靠省級電網或分塊區域電網 在全省或分塊區域內的調峰需求確定調峰機組組合,即火電機組整體的調整空間 需適應全網用電負荷與新能源場站發電出力。
從整體的電力發、輸、配環節來看電力供需存在經濟性較差的問題,主要是 火電機組調峰組合的確定中未考慮可再生發電的地理位置、輸電線路線損及用電 負荷需求變化。
(1)由于分塊區域內可再生能源發電需要電網調峰時,機組調峰組合是在 分塊區域內統一調配的,有可能存在遠距離提供調峰資源,導致分塊區域內整體 的輸電線損增加的情況;
(2)當可再生能源發電出力快速增長時,不同部分分塊區域的用電負荷也 會呈現不同的變化趨勢,而由于電網調控是在整個分塊區域內用電負荷的變化來 考慮調峰需求的,也可能導致遠距離輸電的狀況,導致整體經濟性下降。
當前電網調峰調配時,主要以省級調控為主,當新能源場站發電時,省級調 控根據運行經驗安排某些電廠調峰,當新能源場站大發且全省用電負荷處于較低 水平時,省內所有機組全部參與調峰,保證電力平衡。該方案雖然保證了新能源 場站消納,減少了煤炭發電等的消耗,但未考慮負荷、各類型電源的地域屬性, 容易出現電源遠距離輸送的情況,造成不必要的輸配損耗。
本發明從電力系統潮流優化的角度提出局域優化的方案,充分考慮新能源場 站、火電等主要電源及電網負荷的地域屬性。
現有技術1(Bai L,Li F,Cui H,et al.Interval optimization basedoperating strategy for gas-electricity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consideringdemand response and wind uncertainty[J].Applied Energy,2016,167(apr.1):270-279.)白臨泉提出了考慮需求響應和風電不確 定性的區間優化的電-氣聯合網的運行策略。
現有技術2(黃俊.綜合能源系統多目標優化運行算法研究[D].華南理工 大學,2019.)黃俊研究了簡單的電網潮流優化到復雜的含微網的電-氣聯合網, 對源-網-荷整個能源系統進行綜合協調優化,實現整體上的經濟最優以及環保性 最佳。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全局能耗 優化的火電機組調峰調控方法,基于綜合考慮火電機組出力、負荷側應用需求、 新能源場站發電狀況等條件實現火電機組調峰組合優化調度。
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全局能耗優化的火電機組調峰調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需要調峰調控的電網劃分成不同的分塊區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未經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8771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