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變頻汽油發(fā)電機用消聲器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887415.0 | 申請日: | 2020-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6553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沈建榮;陳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浩歌機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N1/10 | 分類號: | F01N1/10;F01N3/06;F01N13/1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知貝貝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57 | 代理人: | 李歐 |
| 地址: | 400000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變頻 汽油 發(fā)電機 消聲器 | ||
本發(fā)明涉及消聲器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變頻汽油發(fā)電機用消聲器,箱體的內(nèi)腔被隔板分隔形成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箱體上設有進氣管,進氣管依次穿過第二腔室和隔板后與第一腔室連通;第一消音管和第二消音管分別安裝在隔板上;第一消音管的進氣端與第一腔室連通,第一消音管的出氣端與第二腔室連通;第二消音管的進氣端與第二腔室連通,第二消音管的出氣端與排氣管連通,排氣管穿過第一腔室后貫穿出箱體外。該消聲器在不增加消聲器的尺寸的情況下,通過設計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第一消音管和第二消音管,來延長汽油機工作產(chǎn)生的高溫氣流的排出路徑,從而對高溫氣流進行充分的散熱、隔音,大大提高了該消聲器的隔音、隔熱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消聲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變頻汽油發(fā)電機用消聲器。
背景技術
發(fā)動機的排氣噪聲是變頻汽油機上的主要噪聲源,現(xiàn)有的變頻汽油機的消聲器通常多采用消聲器管道上接截面突變的管段,來實現(xiàn)降低由消聲器向外輻射的聲能。常見的變頻汽油機在消聲器內(nèi)接有一個消音腔室和一根消音管,高溫氣流進入進氣管后,通過消音管進入第一腔室,再經(jīng)排氣管排出消聲器,達到降低噪音的目的,采用這種結構的變頻汽油機的消聲器,消聲原理單一,消聲效果較差,降噪的效果不理想。并且由于高溫氣流在腔室內(nèi)流竄,會將高溫傳導給消聲器殼體,高溫會對消聲器、汽油機的結構和使用壽命造成不利影響,并且還容易燙傷操作人員。
發(fā)明內(nèi)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變頻汽油發(fā)電機用消聲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變頻汽油發(fā)電機用消聲器,包括箱體、第一消音管、第二消音管和排氣管;所述箱體的內(nèi)腔被隔板分隔形成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箱體上設有進氣管,所述進氣管依次穿過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隔板后與所述第一腔室連通;所述第一消音管和所述第二消音管分別安裝在隔板上;第一消音管的進氣端與第一腔室連通,第一消音管的出氣端與第二腔室連通;第二消音管的進氣端與第二腔室連通,第二消音管的出氣端與所述排氣管連通,排氣管穿過第一腔室后貫穿出箱體外;所述第一消音管和第二消音管的管壁上均開設有若干消音孔,第一消音管與第二消音管上均包裹有覆蓋所述消音孔的吸音隔熱材料。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腔室的內(nèi)壁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平面段、弧面段、第二平面段和第三平面段,所述第一平面段、所述弧面段、所述第二平面段和所述第三平面段的連接處均為弧形過渡;所述第一消音管與第二消音管在隔板上的投影呈銳角布置,第一消音管的出氣端與第二消音管的進氣端朝向相背設置;第一消音管的出氣端靠近所述第一平面段,第一消音管的中軸線與第一平面段所在平面的夾角記為α,所述夾角α的范圍為30-50°。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消音管的進氣端位于第二平面段與第三平面段的弧形連接處;第二消音管的中軸線與第二平面段所在平面的夾角記為β,所述夾角β的范圍為20-40°。
優(yōu)選地,所述隔板上設有第一隔熱管和第二隔熱管,第一消音管安裝在所述第一隔熱管內(nèi),第二消音管安裝在所述第二隔熱管內(nèi);所述第一隔熱管的兩端分別形成有與第一腔室連通的進氣口a,以及與第二腔室連通的出氣口a;第二隔熱管的兩端分別形成有與第二腔室連通的進氣口b,以及與排氣管連通的出氣口b。
優(yōu)選地,所述隔板包括扣接的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所述第一板體上設有凹槽a和凹槽b,所述進氣口a設在所述凹槽a的一端并貫穿第一板體;所述第二板體上設有凹槽c和凹槽d,所述出氣口a設在所述凹槽c遠離所述凹槽d的一端,所述進氣口b設在凹槽d靠近凹槽c的一端;凹槽a與凹槽c扣合形成第一隔熱管,所述凹槽b與凹槽d扣合形成第二隔熱管。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板體上設有第一圓形平底槽,第二板體上設有第二圓形平底槽,所述第一圓形平底槽與所述第二圓形平底槽扣合形成隔熱盒;所述隔熱盒與第二隔熱管連通,排氣管的一端伸入并安裝在隔熱盒內(nèi)。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浩歌機電有限公司,未經(jīng)重慶浩歌機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8741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