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的發射組件和充電組件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886711.9 | 申請日: | 2020-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025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7 |
| 發明(設計)人: | 楊國勛;孫建;寇秋林;張建康;鐘財;陳小祥;梁華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萬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F27/24 | 分類號: | H01F27/24;H01F27/245;H01F27/28;H01F27/30;H01F27/08;H01F38/14;H02J50/10;B60L53/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李學紅 |
| 地址: | 200120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汽車 無線 充電 發射 組件 結構 | ||
1.一種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的發射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組裝的非金屬外殼(104)、發射線圈(101)、發射磁芯(102)和金屬殼體(103),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射磁芯(102)包括至少2層交錯堆疊的鐵氧體層,每層鐵氧體層均由若干鐵氧體拼接而成,其中對應發射線圈外圍的鐵氧體層靠近發射線圈,其余鐵氧體層對應發射線圈(101)的中心位置依次縮進設置,且逐漸遠離發射線圈(101),所有鐵氧體層堆疊拼接的形狀在平面的投影對應發射線圈(101)的形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射磁芯(102)包括3層交錯堆疊的鐵氧體層,分別為對應發射線圈(101)外圍且靠近發射線圈(101)設置的第一鐵氧體層(43),相對第一鐵氧體層(43)縮進堆疊且遠離發射線圈(101)設置的第二鐵氧體層(44),以及相對第二鐵氧體層(44)縮進且對應發射線圈中心位置設置的第三鐵氧體層(4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鐵氧體至少分為第一類鐵氧體(41)和第二類鐵氧體(42),所述第一類鐵氧體(41)在水平面的投影對應發射線圈的四角位置和中間位置,所述第二類鐵氧體(42)在水平面的投影對應發射線圈的其他位置且投影正方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類鐵氧體(41)的短邊和第二類鐵氧體(42)的邊長尺寸相等,第一類鐵氧體(41)的長邊尺寸為第二類鐵氧體(42)邊長尺寸的2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安裝的鐵氧體之間設有間隙,所述間隙沿線圈長度方向的投影寬度為沿寬度方向投影寬度的3-5倍。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發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鐵氧體為軟磁材料,厚度為2.0-10mm。
7.一種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的充電組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設置的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發射組件(10)和接收組件(20),所述接收組件(20)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安裝的金屬殼體(203)、接收磁芯(202)、接收線圈(201)和非金屬外殼(203)。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充電組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射線圈(101)和/或接收線圈(201)為至少2根長度相等的利茲線(30)繞制的空心的螺旋線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充電組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射線圈(101)和/或接收線圈(201)利茲線(30)繞制的線圈匝數相同,且繞制的彎曲半徑相等;相鄰兩匝利茲線(30)的過渡處(307)為相互錯開的弧度相切連接結構,利茲線(30)的兩端與過渡處(307)對應的位置為相互錯開的弧度相切連接結構。
10.根據權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充電組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利茲線(30)由漆包線(301)絞合組成,且中間設有通過冷卻介質的冷卻管(303),外包尼龍絲(30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萬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萬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86711.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顯示面板和顯示裝置
- 下一篇:一種船舶重質燃料油和原油的指紋鑒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