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帶漏電保護功能的斷路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885559.2 | 申請日: | 2020-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7170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1 |
| 發明(設計)人: | 彭全昌;劉永華;李連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佳一電氣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H71/02 | 分類號: | H01H71/02;H01H71/24;H01H83/20 |
| 代理公司: | 溫州甌越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吳繼道 |
| 地址: | 317300 浙江省臺州市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漏電 保護 功能 斷路器 | ||
1.一種帶漏電保護功能的斷路器,包括有殼體、斷路器模塊和漏電保護模塊,所述斷路器模塊包括有鎖扣、第一觸頭組件,所述漏電保護模塊包括第二觸頭組件、滅弧組件、零序互感器、脫扣線圈組件、線路板,所述殼體至少包括有三個依次排列的第一腔體、第二腔體、第三腔體,所述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之間通過第一基板分隔,第二腔體和第三腔體之間通過第二基板分隔,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扣線圈組件、線路板設置在第一腔體中,所述第二觸頭組件、滅弧組件設置在第二腔體中,所述斷路器模塊設置在第三腔體中,所述第一觸頭組件和第二觸頭組件相聯動,所述脫扣線圈組件與鎖扣之間聯動配合,所述零序互感器至少同時置于兩個所述腔體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漏電保護功能的斷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對應第二腔體的一側設置有兜槽,所述兜槽的背部朝第一腔體方向延伸凸出,所述零序互感器嵌裝在兜槽中,第二基板上開設有可供零序互感器穿設在第三腔體中的通孔,兜槽開設有連通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的穿線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漏電保護功能的斷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序互感器的孔心朝向與第一腔體、第二腔體、第三腔體的排列方向相垂直。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漏電保護功能的斷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電保護模塊包括有用于對接線座和滅弧組件進行連接的第一載流部件,所述第一載流部件由硬質的金屬板材加工成型,第一載流部件設置在第二腔體中并穿設在零序互感器的孔心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漏電保護功能的斷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電保護模塊包括有第二載流部件,所述第二載流部件包括有第一載流部、第二載流部、電流采樣部以及引弧部件,所述第一載流部和第二載流部分別焊接在電流采樣部的兩端,第一載流部用于連接接線座,第二載流部與第二觸頭組件的靜觸頭連接,所述電流采樣部由錳銅電阻構成,第二載流部件對應電流采樣部的兩端處設置有兩個接線端子,所述引弧部件與第二載流部焊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漏電保護功能的斷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對應第二腔體的一側設置有可供第二載流部件嵌裝定位的插槽,兩個接線端子朝向第一基板另一側方向側向伸出,插槽的底內壁處開設有供所述兩個接線端子分別穿設至第一基板另一側的穿設孔,所述插槽的一側內壁由一體成型于第一基板一側的隔板所限定,所述第二載流部件和引弧部件之間連接形成有U型的凹口,所述隔板嵌裝在所述凹口中并使得所述第二載流部件和引弧部件分別緊靠隔板兩側設置,所述引弧部件的一端與第二載流部相連接,隔板端部設置有與引弧部件的另一端配合卡接定位的卡槽。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漏電保護功能的斷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對應第二腔體的一側轉動設置有第二傳動構件,第一基板另一側轉動設置有第一傳動構件,所述第一傳動構件包括有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用于與第一腔體中的脫扣線圈組件的活動鐵芯推動配合,所述第二傳動構件包括有第三延伸臂和第四延伸臂,所述第三延伸臂與所述第二延伸臂之間通過穿設在第一基板兩側的第一連接桿構成推動配合,與所述第四延伸臂推動配合的包括有第二連接桿,所述第二連接桿穿過第二基板后與鎖扣配合固定,第一腔體中設置有與第一傳動構件配合的復位裝置。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帶漏電保護功能的斷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另一側開設有凹槽,與凹槽相毗鄰的位置設置有臺面,所述第一傳動構件包括有筒狀的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基部的軸向兩端位置,所述第一延伸臂靠近所述臺面設置,所述第二延伸臂靠近凹槽底內壁設置,所述脫扣線圈組件設置在凹槽中,所述第二延伸臂設置在脫扣線圈組件和凹槽底內壁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佳一電氣有限公司,未經佳一電氣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8555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