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電纜接地裝置的環流監測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884987.3 | 申請日: | 2020-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9954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7 |
| 發明(設計)人: | 倪曉璐;孟慶銘;周銘權;郭能俊;周杰;裘明松;董琪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巨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19/00 | 分類號: | G01R19/00;G01R1/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陽聯合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盛影影 |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杭州市富***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電纜 接地裝置 環流 監測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智能電纜接地裝置的環流監測裝置,包括監測裝置主體,監測裝置主體由防護蓋、安裝板、線束夾固底架、線束活動壓架和蝶形旋鈕組成,防護蓋底部與安裝板正面為可拆卸連接,防護蓋一端設有接線端子面板,線束夾固底架位于接線端子面板正前方,安裝板正面的兩端對稱設有兩個固定座,線束活動壓架包括有兩個轉動桿,兩個轉動桿一端分別與兩個固定座呈轉動連接,蝶形旋鈕設有兩個,安裝板正面位于線束夾固底架與接線端子面板的間隔兩側對稱設有兩個螺紋桿,每個蝶形旋鈕均可與螺紋桿螺紋連接。本發明能夠保持線束不會輕易的松動、脫落,以及避免了線束接頭的尾部位置出現過度折彎現象,提高了線束的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主要涉及接地環流在線監測裝置的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智能電纜接地裝置的環流監測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用電需求量的逐漸增加,電力電纜的使用比例也逐漸提高。近幾年,高壓電纜及附件的使用量逐年劇增,每年投入運行的高壓電纜及附件的增長數量從低于10%提升到15%-20%,因此也帶來了繁重的電纜線路維護工作。
而現有的電纜接地環流在線監測裝置其接線端口一般都是直接插入線束接頭的,在機房內布線施工的過程中如果不慎拉扯到對應的線束就會導致接頭的松動,從而引起接觸不良的現象,并且電纜接地環流在線監測裝置的安裝位置不是相對固定的,有可能垂直或平行安裝,安裝高度也或高或低,導致線束的接頭部分需要進行折彎,在長時間折彎的情況下則容易老化斷開。
例如專利文獻(公開號CN209327482U)所提供的一種智能電纜接地裝置的環流監測裝置,包括上蓋、前面板、底座、后面板、普通智能主機、指示燈、固定孔、固定槽、電池接口、太陽能接口、環流接口、第一串口、第二串口、第一電源輸出口、第二電源輸出口、485接口、CAN接口、防區接口、SIM卡插槽、撥碼開關、天線接口、復位按鈕,在相應的接線端子一側是沒有線束的固定結構的,極易造成上述的線束松動或脫落的現象發生。
再例如專利文獻(公開號CN111239442A)所提供的一種智能電纜接地裝置的環流監測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頂部固定有U型結構的殼板,所述殼板的兩側均固定有固定板,一個所述固定板上設有電源接頭、電連接頭、輸出接頭、防區接口,所述固定板的上固定有防護罩,所述防護罩的外部開設有與電源接頭、電連接頭、輸出接頭、防區接口對應的接線口,接線口的內部卡套有橡膠套,所述防護罩的正面開設有矩形口,所述防護罩正面的兩側邊緣處均固定有鎖緊板,從而在各部件的共同作用下,能夠便于開合滑板,從而便于對連接線進行操作連接,且連接后又能夠使滑板緊密的蓋合在矩形口上,使其整體上起到較好的防塵效果,且達到了進一步固線的效果,該智能電纜接地裝置的環流監測裝置主要目的在于防塵,同時兼顧了一定的線束固定效果,但是該結構在固定線束時采用的是橡膠套卡接的方式,實際應用中并未對固定線束起到應有的作用,尤其是在拉扯力量過大時,還是存在脫落的風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提供了一種智能電纜接地裝置的環流監測裝置,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智能電纜接地裝置的環流監測裝置,包括監測裝置主體,所述監測裝置主體由防護蓋、安裝板、線束夾固底架、線束活動壓架和蝶形旋鈕組成,所述防護蓋底部與安裝板正面為可拆卸連接,所述防護蓋一端設有接線端子面板,所述線束夾固底架位于接線端子面板正前方,所述線束夾固底架包括有兩個L型固定座,兩個所述L型固定座對稱設置并分別固定在安裝板兩側,兩個所述L型固定座之間連接有彈性承壓部件;
所述安裝板正面的兩端對稱設有兩個固定座,所述線束活動壓架包括有兩個轉動桿,兩個所述轉動桿一端分別與兩個固定座呈轉動連接,且兩個所述轉動桿另一端分別轉動連接有活動壓塊,兩個所述活動壓塊之間連接有彈性擠壓部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巨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杭州巨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8498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