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鋰硫電池中硫及多硫化物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881719.6 | 申請日: | 2020-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3408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10 |
| 發明(設計)人: | 洪波;賴延清;楊杰偉;姜懷;張治安;張凱;方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1/16 | 分類號: | G01N31/16;G01N5/04;G01N1/28;G01N1/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李瓊芳;肖小龍 |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池 硫化物 定量分析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化學檢測分析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對鋰硫電池中硫及多硫化物定量分析的方法。該分析方法采用醚類溶劑、非極性有機溶劑對鋰硫電池組件中的活性物質S8、中間產物多硫化鋰Li2S8/Li2S6/Li2S4以及終產物Li2S2/LiS2實現逐級高效溶出分離,以氧化劑和硫化促進劑使溶解的Li2S8/Li2S6/Li2S4轉變為Li2S,通過沉淀電位滴定法分析Li2S的濃度,進而得到多硫化物的全硫含量,通過高精度天平得到活性物質S8的含量。本方法可以實現鋰硫電池含硫組分的高效逐級分離和定量分析,流程短,操作簡便,有助于探究鋰硫電池容量衰減和失效機制,促進鋰硫電池的商業化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學檢測分析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硫及多硫化物的逐級分離及定量分析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便攜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等領域的日益增長的能量需求,人們對電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鋰硫電池因其高達2600Wh/kg的理論能量密度成為下一代二次電池的熱門候選。鋰硫電池以硫或硫的化合物為正極,金屬鋰或其他儲鋰材料為負極,與目前常見的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機制不同,鋰硫電池在放電過程中,負極金屬鋰氧化失去電子,鋰離子在電勢作用下向正極側遷移并與正極的硫活性物質發生反應,形成可溶于液態電解質的多硫化物中間產物,這些多硫化物進一步參與反應,最終形成Li2S[K.Zhang,Q.Zhao,Z.L.Chen,et al.Composite of sulfur impregnated in porous hollow carbonspheres as the cathode of Li-S batteries with high performance[J].NanoResearch,2013,6:38-46.],其轉變步驟為:S8→Li2S8→Li2S6→Li2S4→Li2S2→LiS2。
值得注意的是活性物質S8及放電產物Li2S2或LiS2都是難以溶解在液態電解質中的絕緣物質,會阻礙正極電子和離子的遷移。同時,大量溶解在有機電解質中的中間產物多硫化物(Li2Sn,4≦n≦8)造成了活性物質硫的損失,并且當多硫化物陰離子擴散到負極側時,會與鋰負極發生反應,生成絕緣的Li2S2和LiS2,不僅使得活性物質損失進而導致容量下降,而且惡化了鋰負極表面[Z.Q.Li,L.W.Yin.Nitrogen-Doped MOF-Derived MicroporesCarbon as Immobilizer for Small Sulfur Molecules as a Cathode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with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J].ACSAppl.Mater.Interfaces,2015,7(7):4029–4038.]。鋰硫電池中發生的這些復雜的化學、電化學過程嚴重制約了鋰硫電池的實際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南大學,未經中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8171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整體式芯軸投球打開式套管刮管器
- 下一篇:一種基于聚類集成的黑工地檢測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