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自發光功能的脫胎漆器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858435.5 | 申請日: | 2020-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7828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5 |
| 發明(設計)人: | 洪錦泉;蘇聯煜;侯秋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閩江學院 |
| 主分類號: | B44C5/00 | 分類號: | B44C5/00;B44C1/22;B44C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麗偉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發光 功能 脫胎 漆器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自發光功能的脫胎漆器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研制夜光漆皮;步驟2、胚體啞光處理;步驟3、濾漆;步驟4、裱布與刮灰;步驟5、鑲嵌夜光漆皮;步驟6、罩漆;步驟7、打磨;步驟8、推光。本發明突破傳統工藝制作方法,克服了傳統手工制作不了非常復雜的底胚體,進一步發展與創新傳統脫胎漆藝,實現了具有自發光功能的脫胎漆器制備,讓傳統脫胎漆藝煥發出新活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脫胎漆器制作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自發光功能的脫胎漆器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福建)福州脫胎漆器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郁地方特色的中國傳統藝術珍品,與北京的景泰藍、江西的景德鎮瓷器并稱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享譽國內外。清宣統二年(1910年)以來,參加美國圣路易斯博覽會、意大利覺蘭多博覽會、德國柏林衛生展覽會、英國倫敦博覽會和在美國芝加哥、日本東京,以及菲律賓、比利時、巴拿馬等地舉行的國際博覽會,多次榮獲特等金牌獎、頭等金牌獎和最優獎等多種榮譽,曾被譽為“珍貴黑寶石”和“東方珍品”。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于2006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福州“脫胎漆器”是使用“夾纻”技法進行制作。其具體方法是以泥土為漆器的底模,用麻布,瓦灰反復在底模上層層裱褙,然后陰干,再脫去里面底模中的泥,最后用多道工序完成脫胎漆器的制作。
但是目前,脫胎漆器的生活化水平較低,大部分脫胎漆器的胚體主要集中木質材料上。且目前脫胎漆藝術仍較為傳統,缺乏創新性。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為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具有自發光功能的脫胎漆器制備方法,可以采用生活中常見的貝殼或木質物作為漆器胚體,采用改進的脫胎漆藝工藝制成具有自發光功能的脫胎漆器,進一步豐富漆器的種類。
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具有自發光功能的脫胎漆器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研制夜光漆皮
用全透清漆、固化劑、稀釋劑以體積比1:0.5:1調試攪拌均勻,加入與所述全透清漆、固化劑、稀釋劑體積總量同等量的夜光粉,再次攪拌均勻,形成夜光劑;將調配好的夜光劑倒在鋪平的塑料袋上,并用毛刷將其刷薄,干后取下來,即制成夜光漆皮;
步驟2、胚體啞光處理
砂紙打磨的方法,用砂紙打磨胚體表面,直到其表面打磨平整;
步驟3、濾漆
在色漆中加入調細瓦灰與適量糯米糊,并不斷攪拌至均勻混合;
步驟4、裱布與刮灰
在胚體中貼上麻布,以調好的生漆作為粘合劑,等其干透,并在貼過所述麻布的胚體上刮中灰,干后,打磨;刮細灰,干后,打磨;抿灰調整至平整;即制成漆器胚體。
步驟5、鑲嵌夜光漆皮
在漆器胚體上刷上生漆或透明漆,并將制作好的夜光漆皮鑲嵌至所述漆器胎體上,事先將夜光漆皮壓碎,再根據漆器肌理鑲嵌夜光漆皮,鑲嵌夜光漆皮后,等其干燥后再進行下一步驟;
步驟6、罩漆
鑲嵌夜光漆皮之后,根據漆器肌理的需求,在漆器胚體上均勻地刷上不同的色漆,每刷上一道色漆,需要均勻涂抹,等色漆干后,用砂紙進行打磨至啞光,去除胚體表面雜質,之后再刷上另一道不同顏色的色漆,再進行打磨,此過程即為即為罩漆;
步驟7、打磨
等罩漆打磨結束后,用砂紙打磨的方法,打磨出需要的肌理,砂紙需從粗到細,打磨至前面罩漆營造的肌理效果最終顯現,同時確保漆器胚體表面平整光滑;
步驟8、推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閩江學院,未經閩江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5843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