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在制備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中藥制劑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855793.0 | 申請日: | 2020-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600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鼎鵬;謝興文;鄭先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鼎鵬;謝興文;鄭先麗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8 | 分類號: | A61K36/9068;A61P19/10 | 
| 代理公司: | 蘭州錦知源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2204 | 代理人: | 勾昌羽 | 
| 地址: | 730300 甘***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藥 組合 及其 制備 用于 治療 骨質 疏松 制劑 中的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原料制備得到的:地黃,竹葉,甘草,杜仲,骨碎補,牛膝,補骨脂,桂枝,干姜,淫羊藿,肉蓯蓉,五味子,澤瀉;并提供了其在制備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中藥制劑中的應用。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及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中藥制劑,能針對骨質疏松、腎精虧虛、腎氣不足、腎陽虛衰、腎陰虧虛的病理機制進行治療,適用于各類中醫證型的骨質疏松癥,主要適應癥狀有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筋骨痿軟、腰膝疼痛,不能行走,頭暈眼花,虛熱沖逆,小便不利,脈細弱數;通過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此方具有改善骨質疏松,提高骨礦物含量,改善骨生物力學,促進骨形成,抑制骨吸收,降低骨的高轉換狀態的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組合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在制備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中藥制劑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骨質疏松屬于中醫“骨痿”、“骨枯”等范疇。中醫認為,本病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于調養,久病失治,老年衰退所致。發病機制主要為腎虛、脾虛、血瘀等。早在黃帝內經《素問痿論》中就有記載:“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即骨痿因腎虛精虧而致,病變在腎,與脾胃關系密切,乃本虛標實。
大補腎湯是敦煌醫理類著作《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中的方劑之一,為治療腎虛精少、腎中陽氣虛衰、腎陽氣化不利之要方。原方記載如下:“大補腎湯,治精氣衰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虛熱沖逆,頭目眩,小便不利,脈軟而快者方。地黃,竹葉,甘草各三兩,澤瀉,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一兩。右(上)七味,以長流水一斗,煮取四升,溫分四服,夜一服。”大補腎湯為中醫通過補益腎精治療骨質疏松提供了良好借鑒,但大補腎湯適應癥較廣,對骨質疏松的治療還存在一定局限和不足,主要是:骨質疏松癥以腎虛病機為主線,以補腎為大法去遣方用藥,在臨床中骨質疏松病機有腎陽虛、腎陰虛、陰陽兩虛等不同的證型表現,治療時當兼顧陰陽、辨證論治,大補腎湯中以滋陰補腎中藥為主,滋陰降火的效力較強,但溫陽化氣之力不足;同時,大補腎湯寒涼滋膩藥味太多,長期服藥易滋膩礙胃,寒涼太過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反致腎中陰陽失衡加劇,故以大補腎湯補腎益精為主的同時,應結合個體五臟陰陽的差異性辯證加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在制備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中藥制劑中的應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中藥組合物,是由按照重量份計的以下原料制備得到的:地黃25-35份,竹葉20-30份,甘草15-25份,杜仲15-25份,骨碎補10-20份,牛膝10-20份,補骨脂10-20份,桂枝10-20份,干姜10-20份,淫羊藿10-20份,肉蓯蓉10-20份,五味子10-20份,澤瀉10-20份。
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中藥組合物,是由按照重量份計的以下原料制備得到的:地黃30份,竹葉25份,甘草20份,杜仲20份,骨碎補15份,牛膝15份,補骨脂15份,桂枝15份,干姜15份,淫羊藿15份,肉蓯蓉15份,五味子15份,澤瀉15份。
本發明中藥組方的配伍原理如下:
方中地黃和竹葉為君藥,地黃填補腎精,竹葉清腎中虛熱;以甘草、杜仲、骨碎補、牛膝為臣藥,甘草調氣安中,調和諸藥,杜仲、骨碎補、牛膝補益肝腎、強筋壯骨;以補骨脂、桂枝、干姜、淫羊藿、肉蓯蓉為佐藥,干姜、淫羊藿溫補腎陽,桂枝助陽化氣,補骨脂、肉蓯蓉既溫腎陽,又益精填髓,諸藥共奏溫補腎陽、歸納腎氣、助陽通脈、益精填髓之功;以五味子和澤瀉為使藥,五味子補腎固精、滋補腎陰,澤瀉滋補腎陰、清瀉虛熱,二藥合用制約佐藥辛溫燥烈之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鼎鵬;謝興文;鄭先麗,未經李鼎鵬;謝興文;鄭先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5579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