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實現扭矩分配控制的電動汽車驅動橋及其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848773.0 | 申請日: | 2020-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4620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8 |
| 發明(設計)人: | 靳立強;田夢杰;肖峰;褚學聰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州吉林大學汽車動力傳動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60B35/12 | 分類號: | B60B35/12;B60K17/04;B60K17/16 |
| 代理公司: | 蘇州智品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45 | 代理人: | 王利斌 |
| 地址: | 225321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實現 扭矩 分配 控制 電動汽車 驅動 及其 方法 | ||
1.一種實現扭矩分配控制的電動汽車驅動橋,包括設置在傳動軸(3)輸出端的主減速器(24)、設置在所述主減速器(24)輸出端的差速器(26)、與車輪連接的半軸,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差速器(26)外側的力矩控制器,所述力矩控制器包括左力矩控制器(21)和右力矩控制器(27),所述半軸包括左半軸(22)和右半軸(13),所述車輪包括左車輪(23)和右車輪(12),所述左力矩控制器(21)和所述右力矩控制器(27)分別設置在所述差速器(26)的兩側,所述左力矩控制器(21)通過所述左半軸(22)連接所述左車輪(23),所述右力矩控制器(27)通過所述右半軸(13)連接所述右車輪(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現扭矩分配控制的電動汽車驅動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減速器(24)包括相互嚙合的主動錐齒輪(4)和從動錐齒輪(5),所述主動錐齒輪(4)設置在所述傳動軸(3)的末端,與所述傳動軸(3)通過花鍵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實現扭矩分配控制的電動汽車驅動橋,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26)包括差速器殼(6)、兩端固定在所述差速器殼(6)上的行星齒輪軸(18)、設置在所述行星齒輪軸(18)上的行星齒輪(19)和與所述行星齒輪(19)嚙合的半軸齒輪(20),所述行星齒輪(19)為兩組,分別設置在所述差速器殼(6)內的兩側,所述從動錐齒輪(5)與所述差速器殼(6)固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實現扭矩分配控制的電動汽車驅動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力矩控制器(21)和所述右力矩控制器(27)結構一樣,呈對稱設置在所述差速器殼(6)外的兩端,所述右力矩控制器(27)包括力矩控制器殼體(9)、與所述力矩控制器殼體(9)固聯的第四外齒輪(16)、與所述第四外齒輪(16)相嚙合的第三外齒輪(8)、與所述第三外齒輪(8)同軸的第二外齒輪(7)、與所述第二外齒輪(7)嚙合的第一外齒輪(17)、設置在所述力矩控制器殼體(9)內部的第一摩擦片組(10)、活塞桿(11)、活塞(14)和第二摩擦片組(15);所述第一外齒輪(17)與所述差速器殼(6)固聯,所述第一摩擦片組(10)端面為摩擦面,側面與所述力矩控制器殼體(9)固聯;所述第二摩擦片組(15)與所述右半軸(13)連接;所述活塞(14)設置在所述力矩控制器殼體(9)內部靠近所述右車輪(12)的一側,內端面為摩擦面,外端面與所述活塞桿(11)固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實現扭矩分配控制的電動汽車驅動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3)通過聯軸器設置在減速器(2)的輸出端。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實現扭矩分配控制的電動汽車驅動橋,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器(2)設置在電動機(1)的輸出端。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實現扭矩分配控制的電動汽車驅動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機(1)設置在所述驅動橋的外側,固定在車體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州吉林大學汽車動力傳動研究院,未經泰州吉林大學汽車動力傳動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4877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