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SMC零件水霧汽化快速冷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838657.0 | 申請日: | 2020-08-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5889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鵬;曹清華;孫海明;付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鴻泰佛吉亞復合材料(武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35/16 | 分類號: | B29C35/16;B29C70/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張焱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smc 零件 水霧 汽化 快速 冷卻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SMC零件水霧汽化快速冷卻裝置,包括冷卻裝置本體和SMC零件體,冷卻裝置本體包括有工裝平臺架,工裝平臺架由臺面和臺面底部的支撐架組成,SMC零件體置于臺面上端,臺面下端設有冷卻模塊,該冷卻模塊包括有風扇底座、風扇搖擺機構和冷卻風扇,風扇搖擺機構設置在兩個風扇底座底部之間并實施搖擺運動,工裝平臺架一側設有加濕機,臺面下端設有水霧釋放裝置,水霧釋放裝置包括有進水管和H形水霧釋放管,H形水霧釋放管兩側的管體上分別排列開設有數個噴霧孔,每個噴霧孔的噴霧方向均指向兩個冷卻風扇的出風口上方。本發明通過水霧與風流混合的冷卻方式以及兩個冷卻風扇的擺動來加大冷卻面積,較好的提高了SMC零件體的冷卻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主要涉及SMC類模壓成型零件冷卻裝置的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SMC零件水霧汽化快速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SMC類模壓成型零件成型后零件呈高溫狀態,表面溫度約140℃左右,且在溫度逐步冷卻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翹曲變形,為解決這一問題,目前采用的方案是使用工裝定型,給SMC零件一定的支撐,采用壓點形式對SMC零件進行固定,在定型的同時在工裝下方布置風扇,對SMC零件進行吹風,以帶走熱量使SMC零件表面溫度達到40℃左右以達到冷卻目的。
由于冷卻過程比較漫長,尤其是在夏天,整個冷卻時間甚至達6分鐘,而一般SMC零件模壓成型周期在5分鐘以內,冷卻周期與模壓周期不匹配造成生產效率的下降,成本的上升。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提供了一種SMC零件水霧汽化快速冷卻裝置,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SMC零件水霧汽化快速冷卻裝置,包括冷卻裝置本體和SMC零件體,所述冷卻裝置本體包括有工裝平臺架,所述工裝平臺架由臺面和臺面底部的支撐架組成,所述SMC零件體置于臺面上端,所述臺面下端設有冷卻模塊,該冷卻模塊包括有風扇底座、風扇搖擺機構和冷卻風扇,所述風扇底座至少設有兩個,所述冷卻風扇與風扇底座逐一配對并呈轉動連接,所述風扇搖擺機構設置在兩個風扇底座底部之間并實施搖擺運動,且兩個所述冷卻風扇出風口指向臺面上端;
所述工裝平臺架一側設有加濕機,所述臺面下端設有水霧釋放裝置,所述水霧釋放裝置包括有進水管和H形水霧釋放管,所述H形水霧釋放管固定在支撐架上,所述進水管兩端分別與H形水霧釋放管和加濕機的水霧噴口相連接,且所述H形水霧釋放管兩側的管體上分別排列開設有數個噴霧孔,每個所述噴霧孔的噴霧方向均指向兩個冷卻風扇的出風口上方。
進一步的,每個所述風扇底座均通過螺栓與支撐架底部固定連接,兩個風扇底座相遠離的一端分別與兩個冷卻風扇底部相鉸接,兩個風扇底座相靠近一端的兩側與兩個冷卻風扇底部的兩側逐一設有四組折疊連桿,每組折疊連桿的上下兩端分別轉動連接有連接塊,該連接塊逐一與兩個風扇底座和兩個冷卻風扇通過螺栓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風扇搖擺機構包括有搖擺氣缸,所述搖擺氣缸底部轉動連接有固定架,該固定架與其中一個風扇底座固定連接,搖擺氣缸輸出軸一端通過橫向軸桿轉動連接有兩個氣缸連桿,兩個所述氣缸連桿呈反向設置并分別與斜對稱的兩組折疊連桿上端的連接塊呈轉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架一端固定有延時繼電器控制模塊盒,該延時繼電器控制模塊盒通過導線與控制搖擺氣缸實施伸縮運動的氣泵機組呈電性連接,且所述搖擺氣缸通過伸縮活動來實施兩個冷卻風扇的搖擺運動。
進一步的,所述加濕機上設有控制屏,所述控制屏通過導線與延時繼電器控制模塊盒呈電性連接。
進一步的,每個所述冷卻風扇均為工業軸流風機,且功率≥2.2KW。
進一步的,每個所述噴霧孔的孔徑為1-2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鴻泰佛吉亞復合材料(武漢)有限公司,未經鴻泰佛吉亞復合材料(武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3865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目標檢測方法、設備及存儲介質
- 下一篇:一種循環后三元材料微裂紋的表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