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3D打印復合支架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832510.0 | 申請日: | 2020-08-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568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0 |
| 發明(設計)人: | 劉昌勝;袁媛;張昌入;王炎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L27/12 | 分類號: | A61L27/12;A61L27/18;A61L27/50;A61L27/56;A61L27/58;B33Y70/10;B33Y80/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馬莉華;徐迅 |
| 地址: | 200237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打印 復合 支架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1.一種3D打印復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復合支架為有機無機復合支架,以β-磷酸三鈣為無機基體,PEG化聚癸二酸甘油酯為有機相,六亞甲基異氰酸酯為交聯劑,2-乙基己酸亞錫為催化劑,通過三維打印機制備獲得。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復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支架具有連通的孔結構,單層高度為0.1-0.42mm,復合支架總高度0.20-50mm,層與層間角度在30°-90°可調,孔徑在0.10-1.0m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復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支架具有以下一個或多個特征:
(1)彈性模量為13-40MPa;
(2)最大壓縮強度為9-25MPa;
(3)壓縮釋放后,支架恢復率為50%-85%,應變損失在1.2%-3.5%之間;
(4)35天體外降解在10~24wt%。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復合支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提供PEG化聚癸二酸甘油酯預聚體、β-磷酸三鈣納米顆粒、六亞甲基異氰酸酯、2-乙基己酸亞錫(TinII)和溶劑;
(ii)將PEGS預聚體溶解在溶劑中,依次加入2-乙基己酸亞錫(Tin II)、六亞甲基異氰酸酯和β-磷酸三鈣納米顆粒攪拌均勻得到生物墨水;
(iii)將上述生物墨水快速轉移到三維打印料筒內,打印出三維支架,后轉移至真空干燥器進一步交聯固化,
其中,所述溶劑選自下組: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四氫呋喃、二甲基亞砜、二惡烷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溶劑。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β-磷酸三鈣納米顆粒直徑為30-40μm。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EG化聚癸二酸甘油酯預聚體數均分子量為6500-15000Da,分散性系數為1.10-1.30。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β-磷酸三鈣納米顆粒和PEG化聚癸二酸甘油酯預聚體的總質量,所述PEG化聚癸二酸甘油酯預聚體的含量為總質量的10wt%-50wt%。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ii)中,三維打印包含下列步驟:
(a)打開三維打印機,水冷循環系統和軟件操作界面,對平臺和噴頭進行測高;
(b)在軟件中導入打印模型,并設定填充方式、網格參數以及噴頭出絲氣壓和噴頭移動速度;
(c)將生物墨水快速轉移至三維打印料筒中,選擇合適的打印針頭,將噴頭與打印機連接;
(d)在打印前調整出絲氣壓,使噴頭處能均勻穩定出絲,打印時,匹配打印噴頭的出絲速度與打印速度,打印出完整支架。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ii)中,
料筒溫度控制在0-10℃,平臺溫度為室溫;
出絲氣壓0.15-0.4bar,噴頭移動速度為2-10mm/s;
網格填充間距為0.8-2.0mm。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支架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作生長因子、藥物負載基質或載體;或者用于制備骨缺損填充材料或引導骨再生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理工大學,未經華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3251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