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病毒、低霧度汽車內飾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828496.7 | 申請日: | 2020-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4423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俞飛;吳亦建;陳業中;王林;陳銳;葉南飚;黃險波;吳國峰;賴昂;丁正亞;楊波;羅忠富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金發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3/12 | 分類號: | C08L23/12;C08L53/00;C08K3/34;C08K9/12;C08K3/40;C08K3/22;C08K5/134;C08K5/526;C08K5/098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顏希文;王蘭蘭 |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抗病毒 低霧度 汽車 聚丙烯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抗病毒、低霧度汽車內飾聚丙烯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聚丙烯55~80份、增韌劑10~20份、填料10~25份、抗病毒劑0.4~0.8份、成核劑0.05~0.2份、潤滑劑0.05~0.2份和抗氧劑0.05~0.3份;所述聚丙烯的霧度不大于15%;所述抗病毒劑為銀離子抗菌劑、鋅離子抗菌劑、納米氧化鋅中的至少一種。本發明聚丙烯材料,霧度<6%、抗菌抗病毒>95%,可廣泛用于汽車內飾的改性聚丙烯材料。同時,本發明還公開一種所述聚丙烯材料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改性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抗病毒、低霧度汽車內飾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聚丙烯材料由于其價格低廉質輕等優點,廣泛應用于汽車、家電、包裝、電子電器等領域。隨著汽車行業快速的發展,近年來各大主機廠對汽車內飾材料提出了更高的,如低氣味、低VOC、低霧度等要求,而低霧度對消費者的感受和安全駕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結合2019-2020年當下的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有必要提供一種具有較好的抗病毒、低霧度效果的汽車內飾聚丙烯材料,以符合目前大環境下汽車內飾的低散發性、高耐刮擦性能、抗菌和抗病毒的訴求,滿足各大汽車主機廠對車載娛樂面板的試驗大綱要求,為乘客提供一個更加舒適和安全的駕駛環境。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抗病毒、低霧度汽車內飾聚丙烯材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抗病毒、低霧度汽車內飾聚丙烯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聚丙烯55~80份、增韌劑10~20份、填料10~25份、抗病毒劑0.4~0.8份、成核劑0.05~0.2份、潤滑劑0.05~0.2份和抗氧劑0.05~0.3份;所述聚丙烯的霧度不大于15%;所述抗病毒劑為銀離子抗菌劑、鋅離子抗菌劑、納米氧化鋅中的至少一種。所述聚丙烯的霧度測試參考豐田汽車TSM0503G-2013的A法進行。
優選地,所述銀離子抗菌劑為玻璃載體銀離子抗菌劑、磷酸鋯載體銀離子抗菌劑中的至少一種;所述鋅離子抗菌劑為玻璃載體鋅離子抗菌劑、磷酸鋯載體鋅離子抗菌劑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增韌劑為熔點不小于118℃的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
優選地,所述填料為滑石粉,所述填料的粒徑D50為0.65μm~9μm。
優選地,所述成核劑為芳基磷酸酯鹽類聚丙烯α晶型成核劑。
優選地,所述潤滑劑為硬脂酸鹽類潤滑劑。
優選地,所述抗氧劑為受阻酚類抗氧劑和亞磷酸酯類抗氧劑的復配。
同時,本發明還公開一種所述抗病毒、低霧度汽車內飾聚丙烯材料的制備方法,所述方法為:
將各成分加入到高速混合機中混合5~10分鐘,得到混合料,然后將混合料加入同向雙螺桿擠出機中進行熔融擠出、造粒、干燥、冷卻、裝包,得到所述抗病毒、低霧度汽車內飾聚丙烯材料;其中,高速混合機的轉速為600~800轉/分鐘,雙螺桿擠出機的溫度從喂料段到機頭依次為170℃、200℃、200℃、210℃、210℃、205℃、205℃、205℃、200℃、200℃。
優選地,采用雙真空吸附脫揮分,真空度不大于-0.08MPa。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明通過從PP原材料種類的選擇、增韌劑原材料的種類的選擇、加工助劑種類和含量的選擇、優化擠出工藝等幾個方面進行重點研究,制備出了霧度<6%、抗菌抗病毒>95%,可廣泛用于汽車內飾的改性聚丙烯材料。
2、本發明首次使用無機抗菌劑來進行抗病毒的研發,且達到抗病毒95%以上的效果。
3、本發明生產工藝簡單、適合大批量生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金發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成都金發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2849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