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外科手術穿刺器的中空管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825843.0 | 申請日: | 2020-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3877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文超;曾國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文超 |
| 主分類號: | A61B17/34 | 分類號: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允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03 | 代理人: | 沈小青 |
| 地址: | 450003 河南省鄭州市***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外科手術 穿刺 中空 組件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外科手術穿刺器的中空管組件,包含外管道,內管道和鎖件;所述外管道包含外管近端和外管遠端及在其間延伸的由外管壁,所述外管壁限定出第一中空通道;所述外管道還包括沿其軸線方向設置的軸向隧道,所述隧道包含與外管壁連成一體的第一隧道側壁和第二隧道側壁及與之連接的隧道頂壁,所述隧道包含與第一中空通道聯通的隧道通道;所述內管道包含內管近端和內管遠端及在其間延伸的內管道壁,所述內管道壁外表面包含內管道外圓柱面,所述內管近端的外表面包含外凸塊;述內管道安裝在外管道的內部,其中內管道外圓柱面的形狀和尺寸與第一中空通道相匹配,外凸塊與隧道通道匹配,限制所述內管道相對與外管道作旋轉運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創手術器械,尤其涉及一種穿刺器結構。
背景技術
穿刺器是一種微創手術中(尤其是硬管腔鏡手術),用于建立進入體腔的人工通道的手術器械。通常由穿刺管組件和穿刺針組成。其臨床的一般使用方式為:先在患者皮膚上切開小口,再將穿刺針貫穿穿刺管組件,然后一起經皮膚開口處穿透腹壁進入體腔。一旦進入體腔后穿刺針被取走,留下穿刺管組件作為器械進出體腔的通道。
硬管腔鏡手術中,通常采用氣腹機向患者腹腔持續的灌注氣體(例如二氧化碳氣體)并維持穩定的氣壓(約13~15mmHg),以獲得足夠的手術操作空間。穿刺管組件通常由中空管,外殼,密封膜(亦稱器械密封)和零密封(亦稱自動密封)組成。所述穿刺管組件從體腔外穿透至體腔內,作為器械進出體腔的通道。所述外殼將中空管、零密封和密封膜連接成一個密封系統。所述零密封通常不提供對于插入器械的密封,而在器械移走時自動關閉并形成密封。所述密封膜在器械插入時箍緊器械并形成密封。
當穿刺管組件固定在患者腹壁時,其中空管可分為體外段(長H1),體壁段(長H2)和體內段(長H3)。體壁段的長度H2是變化的,當應用于不同病人時,不同病人的腹壁厚度不一樣,例如肥胖病人和體型較瘦的腹壁厚度差異較大;而即使用于同一個病人時,不同穿刺位置和穿刺角度,所述體壁段H2也是變化的。而體外段的長H1不可預留太長或太短,太長則不方便器械的插入,特別當穿刺管組件作為主操作孔需要反復切換器械時,太短則不方便以各個不同傾角操作器械。體內段的長度H3通常變化不大,約預留20~30mm。現有技術的穿刺管組件的中空管的長度是固定的,無法滿足不同臨場場景的需求。
發明內容
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出一用于穿刺器的中空管組件,包含外管道和內管道。所述外管道包含外管近端和外管遠端及在其間延伸的由外管壁,所述外管壁限定出第一中空通道;所述外管道還包括沿其軸線方向設置的軸向隧道,所述隧道包含與外管壁連成一體的第一隧道側壁和第二隧道側壁,還包括與第一,第二隧道側壁連接的隧道頂壁,所述第一,第二隧道側壁和隧道頂壁限定出與第一中空通道聯通的隧道通道;隧道沿著軸向延伸至外管遠端的臨近區域形成封閉的隧道盡頭。所述內管道包含內管近端和內管遠端及在其間延伸的內管道壁,所述內管道壁外表面包含內管道外圓柱面,所述內管近端的外表面包含外凸塊。所述內管道安裝在外管道的內部,其中內管道外圓柱面的形狀和尺寸與第一中空通道相匹配,外凸塊與隧道通道匹配,限制所述內管道相對與外管道作旋轉運動,所述內管道可相對于外管道軸向移動。
一種方案中,所述隧道頂壁還包含徑向向外延伸的外座,所述外座包含徑向滑槽及貫穿隧道頂壁的徑向聯通槽;所述中空管組件還包括安裝在所述外座中的鎖件,所述鎖件包含形狀和尺寸與徑向聯通槽相匹配的鎖芯體以及形狀和尺寸與徑向滑槽相匹配的鎖件主體,所述鎖件可在徑向滑槽中相對于外管道的徑向移動。
又一種方案中,所述鎖件包含開鎖狀態和閉鎖狀態,閉鎖狀態下,所述鎖件朝向外管道的軸心方向移動使得鎖芯體進入隧道通道;開鎖狀態下,所述鎖件朝向背離外管道的軸心方向移動使得鎖芯體退出隧道通道。
又一種方案中,還包括近端堵頭,所述近端堵頭的形狀和尺寸與所述隧道通道匹配,近端堵頭安裝在隧道的近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文超,未經陳文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2584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