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模塊化大數據科研平臺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820917.1 | 申請日: | 2020-08-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8586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26 |
| 發明(設計)人: | 葉興洪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優閱達數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5/02 | 分類號: | H05K5/02;H05K7/20;B08B5/04;F16F15/067;B01D46/4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山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模塊化 數據 科研 平臺 | ||
1.一種模塊化大數據科研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臺主體(1),所述平臺主體(1)的兩側均開設有滑槽(12),兩個滑槽(12)的兩側均開設有若干個第一散熱槽(13),兩個所述滑槽(12)的內部均滑動連接有遮擋板(15),所述遮擋板(15)的外表面開設有與若干個第一散熱槽(13)內部尺寸相同的若干個第二散熱槽(14),兩個所述遮擋板(15)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連接板(17),兩個所述連接板(17)的一側均固定連接有螺紋桿(19),兩個所述螺紋桿(19)的一端分別與兩個轉動套(18)的底部螺紋連接,兩個所述轉動套(18)的頂部分別與兩個支撐板(5)的底部轉動連接,兩個所述轉動套(18)的中部均固定連接有圓塊(6);
所述平臺主體(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頂板(2),所述頂板(2)底部的兩側分別與兩個減震桿(7)的一端鉸接,兩個所述減震桿(7)的另一端分別與兩個活動套(10)的兩側鉸接,兩個所述活動套(10)的內部分別與兩個圓柱(11)的外表面滑動連接,兩個所述圓柱(11)的兩端分別與兩個固定框(8)內部的兩側固定連接,兩個所述固定框(8)的底部分別與底板(3)頂部的兩側固定連接;
所述頂板(2)內對稱設置有兩個排灰孔(25),兩個所述排灰孔(25)下方設置有集塵箱,所述集塵箱包括:
箱體(22),所述箱體(22)位于兩個所述減震桿(7)之間,所述箱體(22)底部與所述底板(3)頂部固定連接;
箱蓋(23),所述箱蓋(23)設置在所述箱體(22)上端,所述箱蓋(23)與所述箱體(22)滑動連接,所述箱體(22)兩端對稱設置有第一通孔(24),兩個所述第一通孔(24)分別對準兩個所述排灰孔(25),所述箱體(22)通過所述第一通孔(24)與所述排灰孔(25)連通;
抽氣扇(26),所述抽氣扇(26)設置在所述第一通孔(24)內,所述抽氣扇(26)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通孔(24)兩側內壁固定連接;
清理刷(27),所述清理刷(27)設置在所述抽氣扇(26)下方,所述清理刷(27)設置為直條狀,所述清理刷(27)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通孔(24)兩側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清理刷(27)上端與所述抽氣扇(26)下端接觸;
橫桿(28),所述橫桿(28)設置在所述箱蓋(23)下方,所述橫桿(28)兩端上表面分別設置有刷毛(29),所述刷毛(29)上端與所述清理刷(27)底部接觸,所述橫桿(28)長度小于所述箱蓋(23)長度;
固定板(30),所述固定板(30)設置在所述橫桿(28)下方,所述固定板(30)兩端分別與所述箱體(22)兩側內壁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板(30)兩端對稱設置有第二通孔(42),兩個第二通孔(42)分別對準兩個所述第一通孔(24);
兩個支撐桿(31),兩個所述支撐桿(31)對稱設置在所述固定板(30)上端,兩個所述支撐桿(31)上端分別設置有轉動輪(32),所述轉動輪(32)與第一驅動電機連接,所述轉動輪(32)外圓周與連接桿(33)一端偏心鉸接連接,所述連接桿(33)另一端與所述橫桿(28)下端鉸接連接;
套管(34),所述套管(34)設置在所述固定板(30)上端,所述套管(34)內滑動連接有滑桿(35),所述滑桿(35)上端延伸至所述橫桿(28)并設置有與所述橫桿(28)滑動連接的滑塊(36),所述橫桿(28)兩側壁開設有限位槽(37),所述滑塊(36)內側設置有限位塊(38),所述限位塊(38)位于所述限位槽(37)內并能在所述限位槽(37)內左右滑動;
第一彈簧(39),所述第一彈簧(39)設置在所述套管(34)內,所述第一彈簧(39)一端與所述滑桿(35)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39)另一端與所述固定板(30)上端固定連接;
抽屜(40),所述抽屜(40)設置在所述固定板(30)下方,所述抽屜(40)與所述箱體(22)滑動連接,所述抽屜(40)表面設置有把手(41);
還包括自動調節裝置,所述自動調節裝置包括:
第一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設置在所述轉動套(18)上;
第二驅動電機,所述第二驅動電機設置在所述連接板(17)上,所述第二驅動電機輸出端設置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與所述第一齒輪嚙合;
第一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平臺主體(1)內,用于檢測所述平臺主體(1)內部的溫度;
第二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平臺主體(1)外壁,用于檢測所述平臺主體(1)外部的環境溫度;
流量傳感器,所述流量傳感器設置在所述第一散熱槽(13)處,用于檢測所述平臺主體(1)散熱時的空氣流量;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設置在所述平臺主體(1)外壁,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第二驅動電機、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所述流量傳感器電性連接;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所述流量傳感器控制所述第二驅動電機工作,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當第一溫度傳感器檢測的所述平臺主體(1)內部的溫度大于預設溫度時,控制器控制第二驅動電機正向轉動,第二驅動電機正向轉動通過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帶動轉動套(18)正向轉動,轉動套(18)正向轉動使遮擋板(15)向上移動,第一散熱槽(13)與第二散熱槽(14)連通,從而開始散熱;當第一溫度傳感器檢測的所述平臺主體(1)內部溫度等于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的所述平臺主體(1)外部的環境溫度時,控制器控制第二驅動電機反向轉動,遮擋板(15)向下移動并遮擋第一散熱槽(13);
步驟2: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驅動電機工作,開始散熱時,根據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所述流量傳感器,通過公式(1)計算開始散熱時所述平臺主體(1)內的總熱量:
W1=N*Q1·t·Cr·ρ·(T1-T2) (1)
其中,W1為所述開始散熱時所述平臺主體(1)內的總熱量,N為所述第一散熱槽(13)的總數量,Q1為所述平臺主體(1)散熱時的空氣流量,t為所述平臺主體(1)散熱的預設散熱總時長,Cr為空氣的比熱容,ρ為所述平臺主體(1)內空氣的平均容重,T1為散熱前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檢測的所述平臺主體(1)內部的溫度,T2為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的所述平臺主體(1)外部的環境溫度;
步驟3:根據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通過公式(2)計算散熱時所述第二驅動電機轉動的目標圈數:
其中,R1為所述散熱時所述第二驅動電機轉動的目標圈數,L1為所述第一散熱槽(13)的截面寬度,μ1為所述第一散熱槽(13)內的對流換熱系數,R2為所述第二驅動電機轉動的預設圈數,H2為所述第一散熱槽(13)的預設高度;
步驟4: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驅動電機轉動,使第二驅動電機實際轉動圈數達到所述散熱時所述第二驅動電機轉動的目標圈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優閱達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優閱達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2091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閱讀燈安裝結構
- 下一篇:一種震蕩發電機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