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同軸電纜用125℃低介電損耗熱塑性聚丙烯絕緣組合物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813110.5 | 申請日: | 2020-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0945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4 |
| 發明(設計)人: | 袁寶;鄧之俊;毛應濤;張坤;陸威;戴華俊;莊麗娜;章柏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3/12 | 分類號: | C08L23/12;C08L23/06;C08L23/08;C08L27/12;C08K13/04;C08K5/00;C08K5/134;C08K5/526;C08K5/25;C08K7/28;H01B3/44 |
| 代理公司: | 蘇州根號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76 | 代理人: | 仇波 |
| 地址: | 215421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同軸電纜 125 低介電 損耗 塑性 聚丙烯 絕緣 組合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同軸電纜用125℃低介電損耗熱塑性聚丙烯絕緣組合物及其應用。該聚丙烯絕緣組合物包括:50?100份的復合聚丙烯樹脂,5?20份的高密度聚乙烯樹脂,5?15份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樹脂,1.2?2.4份的抗氧劑,0.5?1.5份的潤滑劑,0.5?1.5份的流變劑,10?40份的填充劑。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本發明的聚丙烯組合物可以作為電纜材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聚丙烯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低介電損耗熱塑性聚丙烯絕緣組合物,屬于聚丙烯材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由于我國近年來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能源、通信以及住宅、汽車的發展給同軸電纜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軸電纜的特殊結構,使其具備輻射損耗小、抗干擾能力強的特性,但隨著移動通信覆蓋面不斷擴大、基站數擴增以及對移動信號要求的不斷提高,其對射頻同軸電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同軸電纜的耐熱溫度主要為105℃,在環境溫度較高時信號傳輸不穩定,易造成信號失真或衰減過大,導致材料電氣性能降低、使用壽命縮短;而輻照交聯耐熱溫度125℃的同軸電纜絕緣料,為提高電纜的擠出加工性能,不可避免的在絕緣料中加入交聯劑或助交聯劑,這些助劑的加入會嚴重影響同軸電纜的電氣性能和信號衰減,且成纜后的電纜需進行電子束輻照,因此增加了電纜的制造成本并降低了生產效率。同軸電纜通常采用發泡聚乙烯或聚乙烯作為絕緣層,但由于聚乙烯的介電性能較差,影響了電纜的信號傳輸,對電纜的整體性能產生了不利影響。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高一種性能優異、耐熱溫度高、放線速度快、生產工藝穩定的低介電損耗熱塑性聚丙烯絕緣材料。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上述聚丙烯絕緣材料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耐熱可以實現125℃的電纜。
為了實現上述任一目的,本發明首先提供了一種低介電損耗熱塑性聚丙烯絕緣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
在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方式中,采用的復合聚丙烯樹脂包括熔融指數為0.1g/10min-0.5g/10min的第一聚丙烯樹脂和熔融指數為3.0-4.0g/10min的第二聚丙烯樹脂。在本發明的進一步的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一聚丙烯樹脂和第二聚丙烯樹脂質量比為4-8:1。在本發明更進一步的具體實施方式中,采用的第一聚丙烯樹脂為大慶煉化EPS30R;采用的第二聚丙烯樹脂為燕山石化SP179。
在本發明中,第一聚丙烯樹脂可以有效提高低介電損耗熱塑性聚丙烯絕緣組合物的拉伸強度、老化及電氣性能,第二聚丙烯樹脂可以提升低介電損耗熱塑性聚丙烯絕緣組合物的沖擊強度、耐環境應力開裂性能及材料的流動性和擠出加工工藝性。兩種聚丙烯樹脂的混合使用,可使聚丙烯樹脂形成“雙峰”結構,從整體上提升本發明的低介電損耗熱塑性聚丙烯絕緣組合物的物理機械性能、電氣性能及加工工藝性能,克服使用單一聚丙烯樹脂的缺陷。
在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樹脂的熔融指數為3.0g/10min-6.0g/10min;具體地,采用的高密度聚乙烯樹脂為獨山子石化DMDA-8008。
在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方式中,采用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樹脂的熔融指數為1.5g/10min-2.5g/10min;具體地,采用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樹脂為獨山子石化DFDA-7042N。
在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方式中,采用的抗氧劑選自抗氧劑AO-60、抗氧劑AO-80、抗氧劑1024、抗氧劑300和抗氧劑HP-10中的至少三種。
具體地,采用的抗氧劑為重量比為1.5-2.5:1:1-2的抗氧劑AO-60、抗氧劑1024和抗氧劑HP-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1311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