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行內數據和外部數據的客戶風險數據監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810130.7 | 申請日: | 2020-08-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1399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15 |
| 發明(設計)人: | 甘進;李耀;彭磊;薛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眾邦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6/2455 | 分類號: | G06F16/2455;G06F16/2458;G06F16/22;G06F16/28;G06Q40/03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煜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312 | 代理人: | 徐金瓊 |
| 地址: | 432200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經濟開發區漢***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數據 外部 客戶 風險 監測 方法 | ||
本發明涉信息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基于行內數據和外部數據的客戶風險數據監測方法。旨在實現貸中內部監測審查、貸后管理客戶變化,提前發現和監測客戶潛在風險,跟蹤監測風險處置措施的全流程、自動化的風險預警機制。方案包括系統貼源根據大數據平臺提供的行內業務數據,人行征信,以及第三方數據供應商的數據內容,將數據穿透至本系統內;系統集市層根據業務數據的定義,對數據采用主題域劃分方式、也通過一些計量腳本的過濾計算,對數據進行篩選整合。并基于模型層的規則引擎進行組合、計算;模型層根據集市數據通過fico預警規則引擎進行計量分析,識別風險,生成預警結果,通過workflow工作流合并成任務報表的形式推送至管理人員的一整套流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信息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基于行內數據和外部數據的客戶風險數據監測方法。
背景技術
信用風險是當前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面臨的主要風險,加強信用風險管理,提升風險管控水平,不僅是提升資產質量、確保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滿足監管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運用信息化技術,利用行內、外部數據的分析應用,實現貸中內部監測審查、貸后管理客戶變化,提前發現和監測客戶潛在風險,跟蹤監測風險處置措施的全流程、自動化的風險預警機制。
基于行內數據和外部數據的客戶風險數據監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利用內外部數據的有效結合,建立客戶全面的信息視角。在oracle數據庫中建立對應的數據表,編寫計量腳本計算提取出客戶的基本信息(姓名,證件號,住址,聯系方式),客戶的財務信息(定期賬戶,活期賬戶),客戶的貸款信息(貸款合同,貸款借據,擔保合同),司法信息(訴訟公告,裁判文書,限制高消費名單)工商信息(企業注冊信息變更,企業失信數據,行政處罰信息,企業清算信息);
步驟2:建立全面的Fico模型規則引擎體系,由系統SunTask調度自動完成客戶的Fico模型規則引擎計量結果,為現場檢查提供風險甄別的依據和基礎信息,對存在風險隱患的客戶進行自動識別和主動提醒;
步驟3:通過配置計量腳本對客戶關聯關系進行維度分析,基于數據庫集市中的客戶基本信息和關聯方數據,提取和追溯出包括股東信息、法人代表、擔保、高管、親屬(配偶)等組合成客戶的聯關系的數據鏈,從客戶關聯關系的維度展現企業客戶或個人客戶為中心的客戶關系網,進行風險識別;
步驟4:通過SunTask自動調度工具實現信息加工分析的自動化、計算集市的分析數據,在通過配置?Fico模型規則,自動分析提取達到風險閥值的客戶數據,按照客戶姓名,預警信息,預警級別(分為:A,B,C,D四個等級),管戶經理,管戶機構,歸檔存入數據庫。然后根據預警級別設置,workflow工作流生成風險預警提示(預警級別為D)、風險預警任務(預警級別為A,B,C)、風險預警報告內容(預警級別為A,B,C,D),推送至管理人員進行相關識別,處置。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進一步的,步驟1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1:在oracle數據庫中建立貼源層數據表,將大數據平臺提供的行內數據和采集的外部數據通過nas文件共享的方式獲取過來,使用oracle的裝載工具Sqllder將數據文件遷移至建立好的數據表中,同時使用過濾腳本對一些數據質量較差的數據進行過濾;
步驟1.2:?根據主題域的劃分,利用從源層抽取入庫的基礎數據,獲取對應的數據表名(tab-A表),首先按數據日期條件得到最新的數據,按照客戶姓名、出生年月、住址,聯系方式從加載至數據庫的各項數據流中,提取組合成客戶信息主題(tab-B表),進行歸檔存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眾邦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武漢眾邦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81013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