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控軋控冷過程使用的油霧處理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98366.3 | 申請日: | 2020-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2128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楊海西;韓報明;劉錦強;張少凱;樊利智;曹曉運 | 申請(專利權)人: | 敬業鋼鐵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0/00 | 分類號: | B01D50/00;B04B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50409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控軋控冷 過程 使用 處理 裝置 方法 | ||
1.一種控軋控冷過程使用的油霧處理裝置,包括機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箱(1)外的兩端設置輸氣管口(2),機箱(1)內的兩端設置板座(3),并且板座(3)的底部與管口(2)相連通,所述機箱(1)內設置分流筒(4)和離心筒(6),分流筒(4)安裝于板座(3)之間,離心筒(6)通過固定板(5)安裝于分流筒(4)的上端,所述機箱(1)的頂部安裝電機(7)。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控軋控冷過程使用的油霧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筒(4)包括筒體A(41)、前凸板(42)、后凸板(43)、分流管(44)和濾芯(45);所述筒體A(41)設于前凸板(42)與后凸板(43)之間,并且筒體A(41)的兩端分別與相鄰的前凸板(42)、后凸板(43)連接,所述前凸板(42)、后凸板(43)與板座(3)上設置的板槽(31)對應匹配,前凸板(42)與后凸板(43)分別嵌合安裝于相鄰板座(3)上的板槽(31)內,所述分流管(44)均勻環繞于筒體A(41)的兩側,并且分流管(44)的兩端分別與相鄰的前凸板(42)、后凸板(43)連接,所述濾芯(45)填裝于分流管(44)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控軋控冷過程使用的油霧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凸板(42)與后凸板(43)的板面中部設置凸塊(8),所述筒體A(41)的兩端設置凹槽(9),所述凸塊(8)與凹槽(9)一一對應,凸塊(8)嵌入對應的凹槽(9)內固定;所述前凸板(42)與后凸板(43)的板面兩端均勻排列有管孔(10),管孔(10)與分流管(44)一一對應,所述分流管(44)的兩端插裝于對應的管孔(10)內。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控軋控冷過程使用的油霧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A(41)的兩面還均勻排列有板孔(11),板孔(11)與分流管(44)中部設置的排氣板(441)一一對應,所述排氣板(441)的板口端插入板孔(11)中,并延伸至筒體A(41)內;所述筒體A(41)的上表面還設置排氣孔(12),排氣孔(12)與筒體A(41)的內腔相連通。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控軋控冷過程使用的油霧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心筒(6)包括外殼(61)、筒體B(62)、中座(63)和底板(64);所述筒體B(62)安裝于外殼(61)內,并且筒體B(62)的一端延伸至外殼(61)的上端,所述中座(63)設于筒體B(62)與底板(64)之間,中座(63)的底部嵌入筒體B(62)上設置的槽口A(621)內,并通過螺絲固定,中座(63)的頂部嵌入底板(64)上設置的槽口B(641)內,并通過螺絲固定,所述底板(64)安裝于機箱(1)內的頂壁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控軋控冷過程使用的油霧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B(62)與中座(63)的連接處設置氣流通孔(13),氣流通孔(13)連通筒體B(62)與中座(63)的內腔;所述中座(63)的側壁上還設置氣流引出孔(14),氣流引出孔(14)與底板(64)的內腔相連通;所述底板(64)與機箱(1)的連接處設置出氣孔(16)。
7.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種控軋控冷過程使用的油霧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7)的輸出端連接中軸(71),中軸(71)一端穿過機箱(1)、底板(64)、中座(63)以及筒體B(62)上依次設置的軸孔(15),并延伸至筒體B(62)內;所述筒體B(62)的內腔中還設置扇葉(17),扇葉(17)安裝于中軸(71)上。
8.一種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控軋控冷過程使用的油霧處理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將油霧氣體通過機箱(1)兩端的輸氣管口(2)輸入機箱(1)內的分流筒(4)中,而在油霧氣體輸入的過程中,油霧氣體經前凸板(42)上均勻排列的板孔(11)分別流入分流管(44)內,并在濾芯(45)的過濾作用下,將氣體與油液滴初步分離;
S2:初步分離油液滴的氣體,經筒體A(41)上的排氣孔(12)排出并進入機箱(1)內,然后啟動電機(7)帶動中軸(71)轉動,進而帶動扇葉(17)高速旋轉,將排入機箱(1)內的氣體吸入筒體B(62)內;
S3:當氣體進入筒體B(62)內后,由于油液滴的質量慣性,并與高速轉動的扇葉(17)相碰撞,進而從氣流中分離出;
S4:分離后的氣流從筒體B(62)的氣流通孔(13)進入中座(63)內,再經由中座(63)上的氣流引出孔(14)進入板座(3)內后,通過板座(3)上的出氣孔(16)排出機箱(1)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敬業鋼鐵有限公司,未經敬業鋼鐵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9836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