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氯醇化尾氣耦合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97817.1 | 申請日: | 2020-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218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7 |
| 發明(設計)人: | 張揚;謝佳華;黃小康;趙怡;劉瓊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佳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40 | 分類號: | B01D53/40;B01D53/78;B01D53/81;B01D53/00;B01D53/18;B01D53/22;C10L3/12;F23G7/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邢賢冬;徐冬濤 |
| 地址: | 210009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醇化 尾氣 耦合 處理 方法 | ||
1.一種氯醇化尾氣耦合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氯醇化尾氣先經堿液或固體無機堿或堿土金屬氧化物吸收除去酸性氣體,再經壓縮冷凝或加壓精餾或溶劑吸收分離出氯丙醇和二氯丙烷,最后經膜分離設備或溶劑吸收將丙烯、丙烷和氮氣、氧氣分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氯醇化尾氣耦合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氯醇化尾氣含有0.01~2%wt氯化氫、0.01~1.5%wt氯氣、0.1~40%wt丙烷、0.1~40%wt丙烯、0.5~6%wt1,2-二氯丙烷、0.5~6%wt 1,3-二氯丙烷、0~5%wt 1-氯-2-丙醇、5~71%wt氮氣、5~20%wt氧氣、0.1~10%wt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氯醇化尾氣耦合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堿洗-壓縮-膜分離耦合處理方法,包括:待處理氯醇化尾氣經堿液除去酸性氣體,再經過液環壓縮和冷卻,將高沸點的氯丙醇和二氯丙烷液化,與氣相的丙烷、丙烯、氮氣、氧氣分離;含丙烷、丙烯、氮氣、氧氣的氣體進入膜分離設備進行膜分離,滲余側氣體進入RTO爐或CO爐焚燒;透過側氣體經增壓冷凝或者深冷后做液化石油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氯醇化尾氣耦合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步驟(1)、堿洗:待處理氯醇化尾氣自底部通入堿洗塔,與堿液逆流接觸,脫除尾氣中的酸性氣體;
步驟(2)、壓縮冷凝:經過堿液吸收的尾氣經液環壓縮至0.15~0.5MPa、再冷卻至-10~30℃,將二氯丙烷、氯丙醇和水液化,從而與丙烯、丙烷、氮氣、氧氣分離;
步驟(3)、膜分離:含丙烯、丙烷、氮氣、氧氣的氣體進入膜分離設備進行膜分離,在透過側富集得到丙烷和丙烯、少量氮氣和氧氣,滲余側得到氮氣、氧氣和少量丙烷、丙烯;
步驟(4)、滲余側氣體進入RTO或CO爐焚燒;透過測氣體增壓至0.5~1.5MPa后冷凝至-35~-10℃或者經過深冷裝置冷卻至-70~-50℃制成LPG。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氯醇化尾氣耦合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堿液為含量1~30%wt的NaOH、KOH、Ca(OH)2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溶液;液氣比0.5~5kg/m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氯醇化尾氣耦合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固體堿性物質吸收-加壓精餾-膜分離耦合處理,包括:待處理氯醇化尾氣先經固體無機堿或堿土金屬氧化物除去酸性氣體和水蒸汽,再進行加壓精餾,在精餾塔塔釜得到二氯丙烷和氯丙醇,自精餾塔塔頂排出含丙烯、丙烷、氮氣、氧氣的氣體,含丙烯、丙烷、氮氣、氧氣的氣體進入膜分離設備進行膜分離,氮氣、氧氣與丙烷、丙烯分離,滲余側氣體進入RTO爐或CO爐焚燒;透過側氣體經增壓冷凝或者深冷后做液化石油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氯醇化尾氣耦合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步驟(1)、固體堿性物質吸收:待處理氯醇化尾氣自底部通入固體堿性物質吸收塔,由固體無機堿或堿土金屬氧化物脫除尾氣中的水蒸氣和酸性氣體;其中,所述的固體無機堿或堿土金屬氧化物為氫氧化鈉、氫氧化鉀中的一種或多種,堿土金屬氧化物為氧化鈣、氧化鎂中的一種或多種;
步驟(2)、加壓精餾:經過固體堿性物質吸收的尾氣進入精餾塔進行加壓精餾,在精餾塔釜得到高沸點的二氯丙烷、氯丙醇;沸點較低的丙烯、丙烷、氮氣、氧氣自塔頂排出;其中,精餾塔操作壓力0.2~1MPa,回流比為0.1~1,塔釜溫度為100~200℃;
步驟(3)、膜分離:加壓精餾塔頂所得丙烯、丙烷、氮氣、氧氣進入膜分離設備進行膜分離,在透過側富集得到丙烷和丙烯、少量氮氣和氧氣,滲余側得到氮氣、氧氣和少量丙烷、丙烯;
步驟(4)、膜分離設備滲余側氣體進入RTO或CO爐焚燒;透過側氣體增壓至0.5~1.5MPa后冷凝至-30~-10℃或者經過深冷裝置冷卻至-70~-50℃制成LP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佳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南京佳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9781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