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石榴皮黃酮在制備抑制細菌群體感應系統(tǒng)藥物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795747.6 | 申請日: | 2020-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439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鄭俊霞;陳鴻庚;黃智霖;謝俊濤;王立抗;黃家晉;蘇亞倫;孫平華;黎相廣;楊超;田文月;吳可;凌華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工業(yè)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1/352 | 分類號: | A61K31/352;A61K36/185;A61P3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許慶勝 |
| 地址: | 51006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石榴皮 黃酮 制備 抑制 細菌 群體 感應 系統(tǒng) 藥物 中的 應用 | ||
本發(fā)明涉及醫(yī)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石榴皮黃酮在制備抑制細菌群體感應系統(tǒng)藥物中的應用。本發(fā)明公開了石榴皮黃酮在制備抑制細菌群體感應系統(tǒng)藥物中的應用、在制備抑制細菌綠膿素分泌藥物中的應用、在制備抑制細菌彈性蛋白酶分泌藥物中的應用和在制備抑制細菌生長藥物中的應用。由實驗結果可知,石榴皮黃酮能有效抑制銅綠假單胞菌中l(wèi)asB信號通路和pqsA信號通路,從而抑制彈性蛋白酶以及綠膿菌素的分泌,同時還抑制了銅綠假單胞菌的生長,進而進一步降低細菌毒力及致病力,使得銅綠假單胞菌不易產(chǎn)生耐藥性。另外,石榴皮石榴皮黃酮是天然物質,其毒性和副作用很低,石榴皮石榴皮黃酮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作為抗生素的輔助治療劑達到防治細菌感染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醫(yī)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石榴皮黃酮在制備抑制細菌群體感應系統(tǒng)藥物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抗生素的使用使人類許多嚴重的細菌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但抗生素的廣泛使用甚至濫用也導致了耐藥菌株的增加,降低了現(xiàn)有抗生素的抗菌效率。目前,抗生素耐藥性已經(jīng)成為全球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因此,能夠開發(fā)出不致死病原菌細胞而僅削弱病原菌的致病毒性的藥物,將能夠很好地解決抗生素耐藥性問題。
細菌群體感應(Quorum sensing,QS)系統(tǒng)是細菌細胞內或細胞間信號傳遞的一種方式,微生物通過釋放某些特定的信號分子,并感知其濃度變化,來調控菌群生理功能,控制細菌群體行為,共同對周圍環(huán)境刺激做出反應。病原菌的致病性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細菌的群體感應系統(tǒng)(QS)調控,群體感應系統(tǒng)通過介導致病基因的表達以實現(xiàn)其致病性。
石榴皮,又稱石榴殼、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安石榴酸實殼等,系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干燥果皮。味酸、澀,性溫,歸大腸經(jīng)。廣泛分布于我國,其中以江蘇、河南等地較多。具有澀腸止瀉,止血,驅蟲之功效。常用于久瀉,久痢,便血,脫肛,崩漏,帶下,蟲積腹痛。系統(tǒng)查石榴皮的文獻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藥理和臨床研究也表明石榴皮對銅綠假單胞菌、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等常見細菌均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但是其抑制細菌群體感應系統(tǒng)的文獻報道較少。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了石榴皮黃酮在制備抑制細菌群體感應系統(tǒng)藥物中的應用,石榴皮黃酮可以通過抑制細菌的的群體感應系統(tǒng)達到抑制細菌綠膿素和彈性蛋白酶的分泌和細菌生長,不易產(chǎn)生細菌耐藥性的效果,進一步降低了細菌毒力和致病力。
其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fā)明提供了石榴皮黃酮在制備抑制細菌群體感應系統(tǒng)藥物中的應用。
優(yōu)選地,所述細菌包括銅綠假單胞菌,更優(yōu)選為銅綠假單胞菌PAO1。
優(yōu)選地,所述藥物還包括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
優(yōu)選地,所述藥物的劑型為口服制劑,優(yōu)選為顆粒劑、膠囊劑、片劑或滴丸。
優(yōu)選地,所述藥物中石榴皮石榴皮酮的有效劑量為10~90wt%,更優(yōu)選為10~30wt%,輔料優(yōu)選為10~90wt%,更優(yōu)選為70~90wt%。
銅綠假單胞菌(P.aeruginosa),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廣泛分布于人體皮膚、腸道和呼吸道,是臨床感染最常見條件致病菌,常引起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道感染等醫(yī)院內感染。銅綠假單胞菌擁有三個相互連接的QS系統(tǒng),即las,rhl和pqs,分別介導了分別介導了信號分子3-oxo-C12-HSL, C4-HSL和PQS的合成、控制著包括生物膜、外毒素、彈性蛋白酶、溶血素、綠膿菌素等幾乎所有致病因子的表達。這些致病因子決定了銅綠假單胞菌對宿主的致病能力。通過抑制細菌的群體感應,就可以抑制這些細菌群體感應系統(tǒng)調控的毒力,降低細菌對于宿主的危害,達到預治或輔助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的目的。因此細菌群體感應抑制劑是在防治細菌感染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lasB是las系統(tǒng)的調控基因,其與毒力因子彈性蛋白酶的分泌有關,信號分子PQS的合成,需要由pqsA,pqsB、pqsC、pqsD、pqsE、phnAB以及pqsH等操縱子編碼的酶參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工業(yè)大學,未經(jīng)廣東工業(yè)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9574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