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在區塊鏈上實現預言機功能的一種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91026.8 | 申請日: | 2020-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5324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8 |
| 發明(設計)人: | 母振宇;姚恒;張志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區塊大陸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40/04 | 分類號: | G06Q40/04;G06F21/6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潤啟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664 | 代理人: | 孟麗娟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高***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區塊 實現 預言 功能 一種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區塊鏈技術領域,尤其為在區塊鏈上實現預言機功能的一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設定若干個數據接口提供方,為預言機提供數據服務,所有數據提供方有一個時間響應請求并推送數據,若一個時間響應內未將數據推送至預言機則被視為無效數據,預言機獲取結果時,需保證至少有14個數據提供方推送成功,否則等待一個時間響應后,重新進行下一輪數據請求,本發明將區塊鏈外的數據導入智能合約,為區塊鏈更多應用場景提供可行性,最大限度保證了數據的真實可靠,杜絕數據提供方聯合作惡的可能性,避免因網絡擁堵或拒絕服務攻擊造成的數據采集漏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區塊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在區塊鏈上實現預言機功能的一種方法。
背景技術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賬本和智能合約為當今社會解決了P2P交互的信任問題,無需任何中心化機構進行信任背書,這是人類社會信任體系的重大革新,但是當前的智能合約無法主動向外部獲取鏈外信息,使得它只能在一個封閉、孤立的環境中執行任務,無法做到和外部世界的互通互連。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因為自原始塊以來的所有數據都記錄在區塊鏈上,數據間都有內在的聯系,由于某刻時刻的數據更多時候是以前信息的延續,因此可以說,區塊鏈是確定性的,這種確定性保證了數據不可篡改,然而這也使靈活性降低。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在區塊鏈上實現預言機功能的一種方法,具有以謝林點為設計理論基礎、拜占庭共識算法解決網路擁堵、拒絕服務攻擊等漏洞現象,極大提高了數據的可信度,從源頭上解決了智能合約外網數據源不可信的難題特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在區塊鏈上實現預言機功能的一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設定若干個數據接口提供方,為預言機提供數據服務;
步驟S2、所有數據提供方有一個時間響應請求并推送數據,若一個時間響應內未將數據推送至預言機則被視為無效數據;
步驟S3、預言機獲取結果時,需保證至少有14個數據提供方推送成功,否則等待一個時間響應后,重新進行下一輪數據請求;
步驟S4、預言機判定數據分為兩類,一類是結果類數據,將取21個結果當中得票最高的數據作為最終結果;一類是數字類數據,將數據按照升序排列后,剔除最前和最后的3個數據,剩余的15個取平均值視為最終結果;
步驟S5、當成功推送的結果在18~20之間時,則剔除最前和最后2個數據,在14~17時剔除最前和最后1個數據,小于14時本輪則視為數據請求失敗,等待下一輪結果;
步驟S6、當預言機結果生成后,將以交易形式將結果推送至網絡節點,并以此執行智能合約。
優選的,所述步驟S1中的數據接口數為21個。
優選的,所述S2、S3中一個時間響應為10分鐘。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將區塊鏈外的數據導入智能合約,為區塊鏈更多應用場景提供可行性,最大限度保證了數據的真實可靠,杜絕數據提供方聯合作惡的可能性,避免因網絡擁堵或拒絕服務攻擊造成的數據采集漏洞。
2、本發明為區塊鏈網絡對外部世界的數據采集提供了一種可靠程度更高、數據提供方聯合作惡難度更大的解決方案,以謝林點為設計理論基礎、拜占庭共識算法解決網路擁堵、拒絕服務攻擊等漏洞現象,極大提高了數據的可信度,從源頭上解決了智能合約外網數據源不可信的難題。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的執行流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區塊大陸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區塊大陸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9102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