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閥控式鉛蓄電池吸酸飽和度判定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789271.5 | 申請日: | 2020-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0357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2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李桂發(fā);鄧成智;陳勤忠;周賢機;張峰博;劉玉;郭志剛;劉明偉;許寶云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天能電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10/42 | 分類號: | H01M10/42;H01M10/44;H01M10/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chǎn)權(quán)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彭劍;沈金龍 |
| 地址: | 3131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閥控式鉛 蓄電池 飽和度 判定 方法 | ||
1.一種閥控式鉛蓄電池吸酸飽和度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蓄電池經(jīng)加酸與化成后,將余酸抽凈;
(2)將蓄電池擱置在25℃±2℃的環(huán)境中4~8h;
(3)將蓄電池以0.5C安培電流進行放電1.5~2小時,得到放電量;
(4)將蓄電池以恒壓限流的方式進行充電5~8h;
(5)統(tǒng)計蓄電池在充電達到恒壓時的充電量,根據(jù)公式恒流階段充電量占比=恒流階段充電量/放電量,計算恒流階段充電量占比;
(6)根據(jù)恒流階段充電量占比,對照預(yù)先制備的吸酸飽和度-充電量占比標準曲線,得出吸酸飽和度值;所述吸酸飽和度-充電量占比標準曲線的繪制方法為:
(6-1)取同一型號的蓄電池半成品若干只,稱量蓄電池半成品重量A,然后進行加酸與化成;
(6-2)在完成化成后進入抽酸工藝前,將蓄電池進行帶液靜置2h,然后將余酸抽凈,稱量蓄電池重量B,并測量抽出酸液比重ρ0,計算得到吸液飽和度為100%的吸液量C0=(B-A)/6ρ0;
(6-3)再經(jīng)過抽酸工藝進行抽酸并測量抽出酸液比重ρ1,余酸抽凈后再次稱量蓄電池重量B1,計算得到抽酸后實際吸液量C1=(B1-A)/6ρ1;
(6-4)計算吸液飽和度η=C1/C0×100%;
(6-5)通過步驟(6-1)~(6-4),得到不同吸液飽和度的蓄電池樣品;
(6-6)將蓄電池以0.5C安培電流進行放電1.5~2小時,得到放電量;
(6-7)將蓄電池以恒壓14.8V限流0.4C安培的方式進行充電5h;
(6-8)統(tǒng)計蓄電池在充電達到恒壓時的充電量,根據(jù)公式恒流階段充電量占比=恒流階段充電量/放電量,計算恒流階段充電量占比;
(6-9)對恒流階段充電量占比與吸酸飽和度進行擬合,獲得吸酸飽和度-充電量占比標準曲線。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閥控式鉛蓄電池吸酸飽和度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恒壓限流的方式進行充電時,恒壓值14.7V~14.9V,最大充電電流值0.15C~0.5C安培。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閥控式鉛蓄電池吸酸飽和度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恒壓限流的方式進行充電時,恒壓值14.8V,最大充電電流值0.4C安培,充電時間5h。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閥控式鉛蓄電池吸酸飽和度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1)中,進行加酸與化成時,加酸量為10.5~11.5mL/Ah,化成充放電階段的總充電量在8.0C~10.5C安時,總放電量在0.5C~2.0C安時。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閥控式鉛蓄電池吸酸飽和度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2)和(6-3)中,酸液的比重為1.30~1.36g/ml。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閥控式鉛蓄電池吸酸飽和度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5)中,將吸液飽和度在90%以下的蓄電池樣品進行剔除,保留吸液飽和度為100%~90%的蓄電池樣品繼續(xù)進行分析。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閥控式鉛蓄電池吸酸飽和度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繼續(xù)進行分析的蓄電池樣品為5~8個。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天能電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天能電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89271.5/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