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周轉喬木支撐裝置及支撐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87163.4 | 申請日: | 2020-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0342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唐世榮;廖興國;謝明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7/14 | 分類號: | A01G17/1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劉凱 |
| 地址: | 610063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周轉 喬木 支撐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智能周轉喬木支撐裝置及支撐方法,包括長度大于喬木樹干周長的柔性樹箍、若干個套裝在柔性樹箍上的回型支撐件和支撐在回型支撐件與地面之間的支撐結構,柔性樹箍上設置有鎖緊裝置,利用柔性樹箍纏繞在喬木的樹干上,在柔性樹箍上套裝若干個回型支撐件,利用支撐結構支撐在回型支撐件與地面之間,利用鎖緊裝置鎖緊柔性樹箍。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不會對喬木造成傷害,并且能夠根據喬木樹干的尺寸對柔性樹箍的長度進行調節,從而使柔性樹箍能夠適應不同尺寸的喬木,增加了適用范圍,本方案具有結構簡單、穩定可靠的優點,能夠方便快速安裝、拆卸,裝置可重復利用率高,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園林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智能周轉喬木支撐裝置及支撐方法。
背景技術
喬木栽植工程屬于室外工程,其支撐的可靠性對室外人流、車流等安全性影響較大。采用傳統杉桿+釘子的支撐體系,對樹木本身損傷較大,釘眼本身極易導致水分營養流失,并給病蟲害入侵提供通道,最終影響喬木栽植的成活率。而鋼管+不銹鋼樹箍/塑料樹箍的支撐方法又在經濟性、適用性和可周轉性上存在不小的缺點。現有苗木銘牌記載苗木知識有限,滿足不了公眾對苗木認知的需求和興趣。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周轉喬木支撐裝置及支撐方法,用于減小支撐結構對喬木造成的損傷,并能夠對不同尺寸的喬木進行支撐,提高支撐裝置的適用范圍。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智能周轉喬木支撐裝置,包括長度大于喬木樹干周長的柔性樹箍、若干個套裝在柔性樹箍上的回型支撐件和支撐在回型支撐件與地面之間的支撐結構,柔性樹箍上設置有鎖緊裝置。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發明,所述的柔性樹箍采用柔性鋼帶。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發明,所述的鎖緊裝置包括扣裝在柔性樹箍上的卡扣和貫穿卡扣與柔性樹箍的卡釘,所述的柔性樹箍上間隔設置有若干個卡釘能夠穿過的卡釘孔。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發明,所述的卡扣為U型或口字型。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發明,所述的卡扣內側面的間距大于柔性樹箍厚度的兩倍,卡扣內設置有若干個卡釘能夠穿過的墊塊。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發明,所述的回型支撐件上設置有垂直于回型支撐件外側面的連接板,所述的支撐結構設置在連接板與地面之間。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發明,所述的支撐結構為可伸縮支撐結構。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發明,所述的支撐結構包括支撐桿和套裝在支撐桿上的套筒,所述的支撐桿與套筒通過螺釘連接。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發明,所述的鎖緊裝置上設置有苗木信息二維碼。
一種智能周轉喬木支撐方法,利用柔性樹箍纏繞在喬木的樹干上,在柔性樹箍上套裝若干個回型支撐件,利用支撐結構支撐在回型支撐件與地面之間,利用鎖緊裝置鎖緊柔性樹箍。
本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不會對喬木造成傷害,并且能夠根據喬木樹干的尺寸對柔性樹箍的長度進行調節,從而使柔性樹箍能夠適應不同尺寸的喬木,增加了適用范圍,本方案具有結構簡單、穩定可靠的優點,能夠方便快速安裝、拆卸,裝置可重復利用率高,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支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其中1-柔性樹箍,3-套筒,4-鎖緊裝置,5-二維碼,6-回型支撐件,7-連接板,8-緊固釘,9-螺釘,10-支撐桿。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8716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