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硯石材料的加工工藝以及制造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84736.8 | 申請日: | 2020-08-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7319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馮月婷;候純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遼寧紫霞堂文化傳播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8D1/22 | 分類號: | B28D1/22;B28D1/18;B28D7/04;B08B3/02;B43L2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17000***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硯石 材料 加工 工藝 以及 制造 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硯石材料的加工工藝以及制造設備,包括以下操作步驟:步驟S1、原料選取;步驟S2、開料切割;步驟S3、毛料修邊;步驟S4、定位開槽;步驟S5、清洗烘干;步驟S6、嵌裝飾品;步驟S7、成品拋光,其中制造設備,包括操作臺、限位夾持機構、支撐架以及定位開槽機構,所述限位夾持機構設置于操作臺上,所述支撐架設置于操作臺上,所述定位開槽機構設置于支撐架上,本發明通過相應的加工工藝以及制造設備的配合,實現了硯臺上各類槽孔的自動化加工,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靠性高,提高了硯臺加工生產的效率,同時提高成品率,降低原料損耗。
技術領域
本明涉及硯臺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硯石材料的加工工藝以及制造設備發。
背景技術
硯作為文房四寶之首,具有悠久的歷史積淀,代表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也是當今大眾收藏和送禮的重要文化產品,傳統的硯臺常以一整塊天然硯臺石材為基礎,經過雕刻打磨獲得,然而,并非任何石材都能用于加工硯石,只有具備質地致密滋潤、細中有鋒、硬度適中、單層厚度較大的沉積巖和變質巖才能用作硯石;最著名當屬端石、歙石、洮石和紅絲石。然而,由于常年的挖掘和使用,傳統的高端硯石也所剩寥寥、供不應求,與此同時,硯臺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又需要不斷的傳承和弘揚,現有的硯臺造型結構較為單一、且未加裝飾,比較單調,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現有的硯臺加工設備操作較為復雜,購置成本較高,鑒于此,針對上述問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了一種硯石材料的加工工藝以及制造設備,解決了現有的硯臺造型結構較為單一、且未加裝飾,比較單調,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現有的硯臺加工設備操作較為復雜,購置成本較高的問題。
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硯石材料的加工工藝,包括以下操作步驟:步驟S1、原料選取;步驟S2、開料切割;步驟S3、毛料修邊;步驟S4、定位開槽;步驟S5、清洗烘干;步驟S6、嵌裝飾品;步驟S7、成品拋光;
所述步驟S1:選取用于加工硯臺的石材以及裝飾品,所述裝飾品包括但不限于瓷片或者瑪瑙;
所述步驟S2:根據設計圖紙的尺寸要求,對選取的石材、瓷片以及瑪瑙進行切割,分別制得硯臺毛料、瓷片飾品以及瑪瑙飾品;
所述步驟S3:對硯臺毛料進行修邊處理,制得半成品硯臺;
所述步驟S4:根據設計圖紙,通過制造設備對所述步驟S3制得的半成品硯臺進行定位開槽,包括硯槽以及飾品槽;
所述步驟S5:對開槽后的硯臺進行清洗、并對清洗后的硯臺進行烘干;
所述步驟S6:根據設計圖紙,將瓷片飾品或者瑪瑙飾品,通過粘合劑嵌裝到相應的飾品槽內,制得成品硯臺;
所述步驟S7:對所述步驟S6所制得的成品硯臺進行全面的拋光打磨。
所述飾品槽的深度與瓷片飾品以及瑪瑙飾品的厚度相匹配。
所述飾品槽的尺寸與瓷片飾品以及瑪瑙飾品的尺寸相匹配。
一種硯石材料的加工制造設備,包括操作臺、限位夾持機構、支撐架以及定位開槽機構,所述限位夾持機構設置于操作臺上,所述支撐架設置于操作臺上,所述定位開槽機構設置于支撐架上;
所述限位夾持機構包括:夾持控制部、滑動限位部以及兩個夾塊,所述夾持控制部設置于操作臺上、且對稱布置,所述滑動限位部設置于夾持控制部一側,兩個所述夾塊分別設置于夾持控制部的兩端上、且與所述滑動限位部相連接,所述夾塊上對稱開設有與所加工的硯臺相匹配的凹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遼寧紫霞堂文化傳播發展有限公司,未經遼寧紫霞堂文化傳播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8473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