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變電站云監控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84148.4 | 申請日: | 2020-08-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1718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2 |
| 發明(設計)人: | 劉碩;程相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科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13/00 | 分類號: | 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濟寧宏科利信專利代理事務所 37217 | 代理人: | 樊嵩 |
| 地址: | 2722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變電站 監控 系統 | ||
本發明提出一種智能變電站云監控系統,包括布置于所述智能變電站目標區域內的多個遠程現場交換終端。所述智能變電站包括過程層、間隔層以及站控層;所述過程層包括與多個智能一次設備連接的多個遠程終端單元;所述間隔層包括多個邊緣計算終端,所述多個邊緣計算終端與所述多個遠程現場交換終端通信,并將計算結果發送至所述站控層;所述站控層與遠端云監控中心無線通信,并接收所述遠端云監控中心的調度指令后,發送至所述間隔層;所述站控層還包括保護設備自動測試系統,所述保護設備自動測試系統接收所述多個遠程終端單元采集的現場設備參數以及所述多個邊緣計算終端的計算結果,對所述間隔層以及所述過程層執行自動化測試。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智能變電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變電站云監控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建筑以及公共區域的基礎設施增加,人們對我國電力的需求越來越高,電力系統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第三代電網時代,即智能電網時代。
智能變電站作為堅強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得到了大力推廣建設,智能化的繼電保護裝置等智能二次設備也得到了愈發廣泛的應用。與傳統保護裝置相比,新的保護裝置在結構、信息共享標準、傳輸方式以及日常運行維護和檢修等諸多方面均存在著較大差異,同時也在實時性、可靠性、準確性等方面對繼電保護測試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目前智能變電站采用IEC61850標準,對保護裝置的功能、定值、接口等各方面都進行了嚴格的限定,實現了設計的規范化、標準化和統一化,同時在數據的交互共享方面也提供了便利。
智能變電站的建造難度大、工程造價高,對其采取科學有效的運維管理能夠最大程度地延長智能變電站的使用壽命,從而提高社會的經濟效益。云計算實現了信息資源被最大程度地整合和共享,通過云計算建立起來的智能變電站信息中樞系統,為各種應用和信息服務建立了運行平臺。在這個由大量異構的服務器、虛擬化的智能變電站數據中心組成的平臺上,信息資源和計算機能力能被最大化地運用。
申請號為CN201911249799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提出一種基于邊緣物聯的區域智能變電站調度系統及其方法,該系統以變電站供電區域為例,包含有:智能變電站系統、車載數據采集控制系統、充電站管理系統、用戶數據采集控制系統。該發明的特點在于,基于邊緣物聯,在數據采集終端采用邊緣計算,根據配電網的不同需求做出不同策略,與智能變電站系統協同決策,主動預調節群體電動汽車車載空調設定溫度實現有序充放電、主動預調節固定建筑房間空調設定溫度實現用戶有序用電。該發明創新地采用″云-邊″協同的控制方法,在用戶側采用邊緣計算,與智能變電站系統共同決策平抑變電站過載的調度方法;在現有有限傳輸帶寬的基礎上,差異化傳輸用戶側數據,減少傳輸時延,增強調度時效性。
申請號為CN201510875130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提出一種智能變電站云資源監控系統,數據存儲模塊連接數據采集模塊,將數據采集模塊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存儲;云監控管理模塊連接數據存儲模塊,調取數據存儲模塊的數據進行監控管理,并對監控結果進行決策;WEB服務模塊連接云監控管理模塊,接收云監控管理模塊發送的決策信息,與用戶進行人機交互。該技術方案提出面向用戶的云資源監控解決方案,用戶自定義監控請求,以用戶請求驅動監控策略;面向用戶的WEB服務端,便于用戶隨時隨地的查看云資源運行狀態,實現服務和應用級別的監控,滿足用戶服務質量的要求。
然而,當前智能變電站的監控系統都是封閉式一體化結構,系統擴張性不足;同時,業務環境缺乏彈性,數據通信無法共享,使得業務之間的聯系和互動缺乏靈活性,信息整合能力不足;更重要的是,在獲取數據判斷有效性以及執行自動化測試和安全保護方面,還亟待改進。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科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山東科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8414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