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竹材漂白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83806.8 | 申請日: | 2020-08-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9050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6 |
| 發明(設計)人: | 真倩男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鑫隆達竹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7K5/02 | 分類號: | B27K5/02;B27K5/00;B27K9/00;B27K3/02;A61L2/10 |
| 代理公司: | 廈門原創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黃一敏 |
| 地址: | 353400 福建省南***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竹材 漂白 方法 | ||
一種竹材漂白方法,它涉及竹材加工技術領域。它包括以下步驟:a.取優質竹材,對其進行清潔殺菌處理,并放置于恒溫恒濕的倉內備用儲存;b.將漂白劑投放入漂白池中,且在漂白池中調節漂白劑劑量配比,并適當調節PH值,完成調配;c.將倉內備用的殺菌后的竹材由小型浸入式升降機浸入漂白池中第一次漂白,漂白一段時間后,由小型浸入式升降機將竹材升起,并靜置;d.浸入至浸泡池中進行第二次漂白浸泡,漂白一段時間后,送入防腐處理設備中;e.對防腐處理后的竹材進行二次殺菌后即完成漂白工作。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有益效果為:采用多級式重復漂白及殺菌操作,能夠去除漂白后竹材的異味,適用于批量化的工業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竹材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替代傳統竹材漂白的新方法。
背景技術
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分布于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也最多。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國人民喜愛,有“梅蘭竹菊”四君子、“梅松竹”歲寒三友等美稱。中國古今文人墨客,嗜竹詠竹者眾多。竹材的利用有原竹利用和加工利用兩類。原竹利用時是把大竹用作建筑材料,運輸竹筏,輸液管道;中、小竹材制作文具、樂器、農具、竹編等。加工利用有多種用途,如竹材層壓板可制造機械耐磨零件等;竹木復合板曾制成第一架竹材單翼高級教練機;竹材人造板可作工程材料。此外竹黃還可制成多種工藝美術品。竹材也是造紙、制纖維板和醋酸纖維、硝化纖維的重要原料。竹炭表面硬度高于木炭,可用于冶煉工業和制取活性炭。
目前,在竹材應用領域中,當竹材被用于裝修或裝飾領域中時,需對竹材本身進行漂白出來。現有的竹材漂白技術中,其漂白過程較為粗糙,大多為單次簡單漂白,因此,經次漂白后的竹材異味較大,且漂白水味道需要較長時間淡化,漂白效果一般,長時間使用后竹材容易產生霉菌,影響美觀,不適用于批量化的工業漂白加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竹材漂白方法,它替代傳統的單次漂白工藝,采用多級式重復漂白及殺菌操作,能夠去除漂白后竹材的異味,使竹材發出其本身的清香竹味,且漂白后的漂白水味道可在短時間內淡化,方便及時投入使用,長時間使用不會產生霉菌,保持美觀,適用于批量化的工業生產。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是:一種竹材漂白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取優質竹材,對其進行清潔殺菌處理,并放置于恒溫恒濕的倉內備用儲存;b.將漂白劑投放入漂白池中,且在漂白池中調節漂白劑劑量配比,并適當調節PH值,完成調配;c.將倉內備用的殺菌后的竹材由小型浸入式升降機浸入漂白池中第一次漂白,漂白一段時間后,由小型浸入式升降機將竹材升起,并靜置;d.靜置后的竹材,浸入至浸泡池中進行第二次漂白浸泡,漂白一段時間后,由小型浸入式升降機將竹材升起,送入防腐處理設備中;e.對防腐處理后的竹材進行二次殺菌后即完成漂白工作。
進一步的,所述的步驟a中備用儲存倉的溫度控制在15-25℃,濕度控制在40-50%,能夠保留原竹材本身的清香味道。
進一步的,所述的步驟b中PH值為10-12。
進一步的,所述的步驟c中第一次漂白時間為2-3小時。
進一步的,所述的步驟d中第二次漂白時間為2-2.5小時。
進一步的,所述的步驟a、e中的殺菌處理為紫外線殺菌,可防止后期竹材實用的霉菌滋生。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有益效果為:采用多級式重復漂白及殺菌操作,能夠去除漂白后竹材的異味,使竹材發出其本身的清香竹味,且漂白后的漂白水味道可在短時間內淡化,方便及時投入使用,長時間使用不會產生霉菌,保持美觀,適用于批量化的工業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鑫隆達竹木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福建鑫隆達竹木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8380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