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家用微型能源電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78363.3 | 申請日: | 2020-08-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5474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28 |
| 發明(設計)人: | 游玫瑰;黃志文;周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S10/12 | 分類號: | H02S10/12;F03D9/11;F03D9/00 |
| 代理公司: | 長沙智勤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3254 | 代理人: | 彭鳳琴 |
| 地址: | 413002 湖南省***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家用 微型 能源 電站 | ||
本發明公開一種家用微型能源電站,包括太陽能轉換機構、風能轉換機構、底座以及蓄電池,所述太陽能轉換機構安裝在所述底座上的右側,所述風能轉換機構安裝在所述底座上的左側,兩塊所述蓄電池放置所述底座內,兩塊所述蓄電池分別位于所述太陽能轉換機構與所述風能轉換機構下方,所述太陽能轉換機構包括光伏板以及托罩,所述風能轉換機構包括風機以及分流板,通過風機以及光伏板與蓄電池的配合使用,將這些可再生能源轉化為蓄電池的化學能,需要用到直流電時,可直接連接蓄電池使用,需要交流電時,可打開逆變器開關,連接用電設備使用,利用再生能源,實現節能環保、提高能源系統的利用率以及降低排放。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新型家用能源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家用微型能源電站。
背景技術
我國在智能島嶼園區方面,特別是在綜合集成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可復制、可推廣的智能配用電島嶼園區的整體解決方案,島嶼區微電網,產業化全地埋設備(地埋式變電站、開閉所、管廊等),提高系統的供電可靠性,提高設備的抗凝露、鹽霧、油霧等能力;建立能源系統及組成設備的“信息采集-信息傳輸和存儲信息處理和狀態診斷”的狀態監控系統,分別從數據分析、健康評估、壽命預測、經濟評價、運維決策五個方面進行管理,建立健康管理系統,實現設備監測進行態勢感知、狀態巡檢、健康管理、健康預報等健康管理評價,提高獨立能源系統可靠性和自愈能力:提高島嶼園區能效管理水平,降低島嶼園區能耗10%,累計節約標準煤不少于1萬噸,如今,在家用微型電站領域,用于家庭的小型電站類型的裝置較為缺乏,急需一種將節能環保的可再生能源與微型電站相結合的裝置作為島嶼區微電網的主要承載設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家用微型能源電站,旨在解決如何將可再生能源與家用微型電站相結合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家用微型能源電站,包括太陽能轉換機構、風能轉換機構、底座以及蓄電池,所述太陽能轉換機構安裝在所述底座上的頂面的其中一側,所述風能轉換機構安裝在所述底座上的頂面的另一側,兩塊所述蓄電池放置所述底座內,兩塊所述蓄電池分別位于所述太陽能轉換機構與所述風能轉換機構下方,所述太陽能轉換機構包括光伏板以及托罩,所述風能轉換機構包括風機以及分流板,所述光伏板上的外側面上增設有光強檢測器,所述光強檢測器上增設有傳感器元件,所述光強檢測器與外部控制器信號連接,所述托罩內側安裝有傘骨,所述傘骨與所述外部控制器連接,所述傘骨上遠離所述托罩的一端上連接有第一固定柱,所述光強檢測器位于所述光伏板的中心位置,所述托罩最大擴展角度為180°,所述風能轉換機構還包括風向檢測機構與轉向機構,所述風向檢測機構包括風速風向儀,所述風機包括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安裝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風速風向儀安裝在所述第二固定柱上,所述風速風向儀位于所述分流板的下方并貼近所述分流板,所述轉向機構與所述第二固定柱連接,所述轉向機構信號連接于所述外部控制器,所述風速風向儀信號連接于所述外部控制器。
優選的,所述光伏板上形成有卡柱,所述托罩上形成有通孔,所述光伏板上的卡柱安裝在所述托罩上的通孔內,所述光伏板形成三階角度,位于低層的所述光伏板與水平面形成的銳角角度為70°,位于中層的所述光伏板與水平面形成的銳角角度為45°,位于高層的所述光伏板與水平面形成的銳角角度為15°。
優選的,所述分流板為圓形,所述分流板包括內圍、中圍以及外圍,中圍的厚度分別大于外圍的厚度以及內圍的厚度,所述風機的下端面低于所述分流板的內圍,所述分流板安裝在所述底座上。
優選的,所述托罩包括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與所述第二固定柱分別為中空結構,所述第一固定柱與所述底座連接。
優選的,所述光伏板與所述蓄電池通過電連接,通信線穿過所述第一固定柱內。
優選的,所述風機與所述蓄電池通過電連接,通信線穿過所述第二固定柱內。
優選的,兩塊所述蓄電池之間采用并聯方式。
優選的,兩塊所述蓄電池之間設置有逆變器,所述逆變器包括有逆變開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華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7836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