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據傳輸方法、裝置、終端設備和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73239.8 | 申請日: | 2020-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0704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8 |
| 發明(設計)人: | 丁長文;方偉;成建敏;王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鼎橋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00 | 分類號: | H04L1/00;H04L47/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朱穎;劉芳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傳輸 方法 裝置 終端設備 存儲 介質 | ||
本申請提供一種數據傳輸方法、裝置、終端設備和存儲介質,該數據傳輸方法包括:根據預設抗丟包模式,對待發送媒體數據進行前向糾錯FEC編碼,生成待發送的數據包,所述待發送數據包包括N個媒體數據包,并按照預設規則為N個媒體數據包分配序列號;將所述待發送的數據包發送至數據接收設備;接收所述數據接收設備發送的網絡丟包特征,所述網絡丟包特征是所述數據接收設備接收到數據包后,根據接收到的數據包中的媒體數據包的序列號和預設規則確定的;根據所述網絡丟包特征,調整所述預設抗丟包模式。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數據傳輸方法、裝置、終端設備和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前向糾錯(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是一種增加數據通訊可信度的方法。前向糾錯技術在信號被送入傳輸信道之前,預先按一定的算法進行編碼處理,加入帶有信號本身特征的冗余碼。數據接收端接收到信號后,按照相應算法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解碼,從而找出在傳輸過程中產生的錯誤碼并將其糾正。
FEC有兩種抗丟包模式:隨機型和突發型性。兩種抗丟包模式分別對應兩種編碼矩陣類型,只有當不同的丟包特征下選擇相應的抗丟包模式或相應的編碼矩陣類型時,才能保證抗丟包性能。
相關技術中,一般由數據發送端進行FEC抗丟包模式和編碼矩陣類型的選擇,由數據接收端進行丟包統計。但是,數據接收端將丟包統計結果無法反饋到發送端,發送端也無法靈活調整抗丟包模式,使得數據傳輸過程中丟包率較高,丟包恢復率較低,整體傳輸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數據傳輸方法、裝置、終端設備和存儲介質,以靈活調整抗丟包模式,降低數據傳輸過程中丟包率,提高丟包恢復率和整體傳輸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包括:根據預設抗丟包模式,對待發送媒體數據進行前向糾錯FEC編碼,生成待發送的數據包,所述待發送數據包包括N個媒體數據包,并按照預設規則為N個媒體數據包分配序列號;將所述待發送的數據包發送至數據接收設備;接收所述數據接收設備發送的網絡丟包特征,所述網絡丟包特征是所述數據接收設備接收到數據包后,根據接收到的數據包中的媒體數據包的序列號和預設規則確定的;根據所述網絡丟包特征,調整所述預設抗丟包模式。
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獲取FEC編碼的預設分組大小、預設冗余度和預設抗丟包模式;所述根據抗丟包模式,對待發送媒體數據進行前向糾錯FEC編碼,包括根據所述預設分組大小、預設冗余度和預設抗丟包模式,對待發送媒體數據進行前向糾錯FEC編碼。
可選的,所述根據所述網絡丟包特征,調整所述預設抗丟包模式,包括:若所述網絡丟包特征與預設抗丟包模式匹配,則不改變所述預設抗丟包模式;若所述網絡丟包特征與預設抗丟包模式不匹配,則改變所述預設抗丟包模式。
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接收所述數據接收設備發送的真實丟包率,所述真實丟包率是所述數據接收設備接收到數據包后,對媒體數據包進行丟包恢復后,根據恢復后的媒體數據包的序列號確定的;根據所述真實丟包率,調整所述預設冗余度。
第二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包括:接收數據發送設備發送的數據包,接收到的數據包中包括X個媒體數據包,X為自然數;根據所述X個媒體數據包的序列號和預設規則,確定網絡丟包特征;將所述網絡丟包特征反饋給數據發送端,以使所述數據發送端根據所述網絡丟包特征調整預設抗丟包模式。
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根據所述接收到的數據包,確定所述數據包是否為當前業務的數據包;所述根據所述X個媒體數據包的序列號,確定網絡丟包特征,包括:若確定所述數據包是當前業務的數據包,則根據所述X個媒體數據包的序列號,確定網絡丟包特征。
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利用所述接收到的數據包中的FEC包,對所述媒體數據包進行丟包恢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鼎橋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成都鼎橋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7323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