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然保護地的動物環境監控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72315.3 | 申請日: | 2020-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6471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辛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集萃綠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D21/02 | 分類號: | G01D21/02;G06Q50/26;H04N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宮建華 |
| 地址: | 214000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中惠大***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然保護 動物 環境 監控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然保護地的動物環境監控方法,包括以下具體步驟:S1,在自然保護地內部等距架設監控設備,采用網狀分布設置,且相鄰兩設備間的距離設置在200?600m,所述監控設備內部包括攝像頭監控設備、風力監測器、降雨量監測器、溫濕度測量儀,用來監測區域內動物活動軌跡、偷獵份子或亂入人員和各監測點周期內風力、降雨量、溫濕度的數據監測,并將數據信息發送至監控終端,進行數據分析處理,本發明涉及生態保護技術領域。該一種自然保護地的動物環境監控方法,可以通過設備儀器進行周期內數據監控,實現保護地遠程監控,同時避免偷獵份子和亂入人員的監控力度差,無法對水源污染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態保護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自然保護地的動物環境監控方法。
背景技術
自然保護地是由各級政府依法劃定或確認,對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及其所承載的自然資源、生態功能和文化價值實施長期保護的陸域或海域。按照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依據管理目標與效能并借鑒國際經驗,將自然保護地按生態價值和保護強度高低依次分為3類: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在自然保護地里,動物能否很好地生存很大程度取決于其所處的環境是否適合它們的生活,因此在自然保護地里,對環境的監控與維護是工作人員應做到的義務,但是人工介入的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與動物過多的接觸,避免對動物的正常生存產生太大的影響,且偷獵份子和亂入人員的監控力度差,同時無法對水源污染情況進行實時監控。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然保護地的動物環境監控方法,可以通過設備儀器進行周期內數據監控,實現保護地遠程監控,同時避免偷獵份子和亂入人員的監控力度差,無法對水源污染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自然保護地的動物環境監控方法,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S1,在自然保護地內部等距架設監控設備,采用網狀分布設置,且相鄰兩設備間的距離設置在200-600m,所述監控設備內部包括攝像頭監控設備、風力監測器、降雨量監測器、溫濕度測量儀,用來監測區域內動物活動軌跡、偷獵份子或亂入人員和各監測點周期內風力、降雨量、溫濕度的數據監測,并將數據信息發送至監控終端,進行數據分析處理;
S2,在自然保護地的陸地上架設墑情儀,架設位置位于監控設備之間,且與監控設備間隔式交錯分布,用來監測周期內土壤數據,并將數據信息發送至監控終端,進行數據分析處理;
S3,在自然保護地的濕地或水源地架設水位測量儀和酸堿度監測儀,架設間距為1000m,用來監測周期內濕地或水源地水位和水質酸堿度數據監測,并將數據信息發送至監控終端,進行數據分析處理;
S4,通過監控終端對監控保護地周期內數據進行分析、模擬仿真,判斷周期內動物活動數量,將周期內動物活動與近兩年同期數據進行比較,當監測數值低于近兩年同期數據平均值的15%時,視為危險期,當監測數值處于近兩年同期數據平均值的±15%以內時,視為正常期,當監測數值高于近兩年同期數據平均值的15%時,視為過優期;
S5,當周期內監測數值處于危險期時,可對各項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然后合理進行人為改善,當周期內監測數值處于正常期時,不做任何處理,記錄動物生活運動習性即可,當周期內監測數值處于過優期時,可進行人工輔助篩選,進行動物數量合理調控,避免保護區環境惡化;
S6,監控終端搭載有人像識別設備,當監測到有偷獵份子或亂入人員,會發出及時預警,方便及時取證和行為制止;
S7,當檢測酸堿度出現明顯的酸堿變化時,應及時人工介入進行巡視,避免濕度或水源受到污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集萃綠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無錫集萃綠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7231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抗腫瘤化合物
- 下一篇:一種污泥廢氣綜合處理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