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據傳輸方法、系統和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68838.0 | 申請日: | 2020-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07045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8 |
| 發明(設計)人: | 袁立平;蔡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00 | 分類號: | H04L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龍雙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李佳;王君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傳輸 方法 系統 裝置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數據傳輸的方法、系統和裝置,由第一節點設備接收傳輸隧道的端節點設備相同的多個待編碼數據包,并將該多個待編碼數據包作為一個源包進行分批稀疏編碼,得到多個第一編碼數據包,最后再向該傳輸隧道中的第一節點設備的下一跳節點發送該多個第一編碼數據包。由于將端節點設備相同的多個待編碼數據包作為一個源包進行分批稀疏編碼后再發送能夠減少數據包數量,因此能夠在減少網絡損傷的同時降低由于添加包頭帶來的網絡消耗。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領域,更具體地,涉及通信領域中一種數據傳輸的方法、系統和裝置。
背景技術
信道編碼技術可以在傳輸過程中將源碼和根據源碼產生的糾錯碼一起從源端發送到接收端,在傳輸過程中,會產生信息丟失或錯誤,例如,無線空口由于電磁干擾會產生比特丟失或錯誤,或者在因特網上,由于負責轉發的路由器設備出現擁塞或閃斷,造成數據包丟失等。接收端接收到經過信道編碼技術處理的一部分源碼以及糾錯碼時,可以根據收到的信息嘗試恢復源碼,但是,由于信道編碼技術的差異,接收端可以恢復不同程度的傳輸損傷。
分批稀疏編碼(batched sparse codes,BATS codes)是針對網絡中存在丟包現象而設計的編碼方案,然而這種編碼方案會帶來較大的網絡帶寬消耗。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數據傳輸的方法、系統和裝置,在減少網絡損傷的同時降低網絡消耗。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節點設備接收多個待編碼數據包,所述多個待編碼數據包經過的傳輸隧道的端節點設備相同;所述第一節點設備將所述多個待編碼數據包作為一個源包進行分批稀疏編碼,得到多個第一編碼數據包;所述第一節點設備向所述傳輸隧道中的第二節點設備發送所述多個第一編碼數據包,所述第二節點設備為所述第一節點設備的下一跳節點。
應理解,第一節點設備將所述多個待編碼數據包作為一個源包進行分批稀疏編碼是指第一節點設備將所述多個待編碼數據包進行級聯,然后對級聯后的數據包進行分批稀疏編碼。
根據本申請提供的方法,第一節點設備通過將端節點設備相同的多個待編碼數據包作為一個源包進行分批稀疏編碼后再發送,能夠在減少網絡損傷的同時降低網絡消耗。舉例來說,假設待編碼數據包的平均包長為X,總共帶寬需要overhead*M+X,其中overhead表示包頭的網絡消耗,M為每個分批(batch)包含的數據包的數量。假設有N個待編碼數據包需要傳輸,則總共帶寬需要(overhead*M+X)*N。而根據本申請提供的方法,將N個待編碼數據包作為一個源包進行分批稀疏編碼,則總共需要帶寬overhead*M+X*N。本申請提供的方法對網絡帶寬的節省為1-(overhead*M+X*N)/(overhead*M+X)*N=overhead*M*(N-1)/(overhead*M+X)*N。可以看出,當N越大,節省帶寬趨近于1/(1+X/overhead*M),X越小,節省帶寬趨近于1。即趨近于原始帶寬。如X=overhead*M,當前帶寬趨近于當前技術中的分批稀疏編碼的50%。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多個待編碼數據包的總長度小于或等于預設長度,所述預設長度是根據分批稀疏編碼參數確定的。
應理解,分批稀疏編碼參數是指每個batch包含的數據包的數量M。比如,預設長度與M的關系為:預設長度不大于傳輸路徑可用帶寬,即一個編碼數據包的長度與編碼參數M的乘積。
或者,編碼數據包的長度不大于所用傳輸協議定義的最大傳輸單元(MaximumTransmission Unit,MTU),預設長度可以隨著傳輸路徑的可用帶寬調整。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多個待編碼數據包的時延需求相同,且第一緩存時長小于或等于預設時長,所述預設時長是根據所述時延需求確定的,所述第一緩存時長為所述多個待編碼數據包中第一個被所述第一節點設備緩存的待編碼數據包的緩存時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6883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