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聚己內酯的可控解聚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67263.0 | 申請日: | 2020-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7557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9 |
| 發明(設計)人: | 孫志強;張涵;龐烜;段然龍;周延川;陳學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7D313/04 | 分類號: | C07D3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付麗 |
| 地址: | 130022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內酯 可控 解聚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聚己內酯的可控解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無水無氧的條件下,將聚己內酯與催化劑接觸進行解聚反應,邊解聚邊減壓蒸餾,冷凝收集解聚產物;所述催化劑為錫鹽、亞錫鹽、鎂鹽和鈦鹽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催化劑的質量占所述聚己內酯質量的1~10%。本發明利用抽真空的方法,不斷蒸出體系中解聚環化過程產生的ε?己內酯單體,可以促進反應平衡向生成ε?己內酯的方向移動,實現聚己內酯的解聚。進一步的,本發明設計加大催化劑的濃度,采用的催化劑濃度為常規ε?己內酯開環聚合反應催化劑濃度的10倍以上,有效提高了解聚反應的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高分子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聚己內酯的可控解聚方法。
背景技術
聚己內酯又稱聚ε-己內酯,是一種重要的人工合成脂肪族聚酯材料。聚己內酯分子鏈的重復單元有5個非極性亞甲基(-CH2-)和1個極性酯基(-COO-),其特有的分子結構賦予了它諸多特殊性能,其中包括:1)較快的結晶速率和較高的結晶度;2)較低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和熔點,比普通聚酯高近100℃的熱解溫度;3)室溫呈橡膠態、斷裂伸長率≥600%;4)較好的流變性、黏彈性,良好的柔韌性與加工性能;5)突出的抗紫外輻射、耐磨損、抗老化性能,較PLA更長的降解半衰期;6)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無毒無害,通過歐盟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證可植入人體使用;7)較強的疏水性和優良的藥物通過性等等。PCL具有如此豐富的特殊性能,使其迅速成為新材料開發的研究熱點。
作為PCL合成的基本原料,ε-己內酯的合成過程存在控制安全風險、提高產品收率以及穩定產品質量等眾多技術難題,其規?;a工藝的開發難度很大。截止目前,我國市場上應用的ε-己內酯單體基本依賴進口、價格昂貴,導致聚己內酯生產成本偏高、限制了其應用范圍。如果能在聚己內酯材料制品使用過后、通過可控解聚反應,使聚己內酯解聚成為單體原料ε-己內酯,進而實現循環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專利CN104140411B提供了一種聚己內酯多元醇的微波輔助解聚方法,該方法利用聚己內酯多元醇質量1至10倍的二乙醇胺作為解聚劑,溫度為150~250℃、壓力為1~3Mpa、微波輻射條件下進行解聚反應。該方法在大量使用二乙醇胺解聚劑的同時,反應體系壓力為10~30標準大氣壓;由于解聚反應溫度較高,形成的高溫高壓工況使得該方法實施過程安全風險增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聚己內酯的可控解聚方法,本發明中的解聚方法解聚效率高且操作安全性好。
本發明提供一種聚己內酯的可控解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無水無氧的條件下,將聚己內酯與催化劑接觸進行解聚反應,邊解聚邊減壓蒸餾,冷凝收集解聚產物;
所述催化劑為錫鹽、亞錫鹽、鎂鹽和鈦鹽中的一種或幾種;
所述催化劑的質量占所述聚己內酯質量的1~10%。
優選的,所述催化劑為氯化亞錫、辛酸亞錫、苯甲酸亞錫、二丁基錫、二辛基錫、四苯基錫、氯化鎂、四氯化鈦和鈦酸丁酯中的一種或幾種。
優選的,所述解聚反應的溫度為100~260℃。
優選的,所述減壓蒸餾的壓力≤3000Pa。
優選的,所述解聚反應具體為:抽真空至體系內壓力≤3000Pa,開始加熱至100~150℃,繼續抽真空至體系內壓力≤500Pa,升溫至180~260℃,冷凝收集解聚產物。
優選的,所述聚己內酯的數均分子量為1000~600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6726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