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66814.1 | 申請日: | 2020-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7948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31 |
| 發明(設計)人: | 曾思駿 | 申請(專利權)人: | 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業成光電(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3 | 分類號: | G02F1/1333;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楊冬梅;張行知 |
| 地址: | 61173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背光 模組 顯示裝置 | ||
1.一種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體,所述框體內設置有容置空間,所述框體的內側壁開設有相對設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與所述容置空間相連通,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所述第一子槽靠近所述框體側壁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子槽的長度尺寸大于第二子槽的長度尺寸,所述第一子槽的寬度尺寸大于第二子槽的寬度尺寸;
光學膜片組,所述光學膜片組包括多個層疊設置的光學膜片,每個所述光學膜片均包括本體部和凸耳部,所述本體部設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所述凸耳部包括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第一凸耳固定設置在第一凹槽內,第二凸耳可活動地設置在第二子槽內;
粘接層,所述粘接層呈環形設置在所述框體側壁的上表面;及
間隔層,設置在所述粘接層與光學膜片組之間,所述間隔層設置在所述第一子槽內,至少完全覆蓋第二子槽的上部開口,用于間隔所述粘接層與所述光學膜片組;
所述間隔層為無膠墊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部的外邊緣與框體的內側壁之間存在變形空間;所述第二子槽的深度為H1,大于所述光學膜片組的厚度為H2,H1>H2;所述第二子槽長度方向的尺寸為L2,所述第二凸耳長度方向的尺寸為L3,L2>L3;所述第二子槽寬度方向的尺寸為W2,所述第二凸耳寬度方向的尺寸為W3,W2>W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沿所述框體側壁的長度方向設置并呈矩形狀,包括沿凹槽長度方向的第一槽壁、沿凹槽寬度方向并相對設置的第二槽壁和第三槽壁,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與第一槽壁相對的位置為敞口狀,使得第一凹槽、第二凹槽與所述容置空間相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為兩個,兩個所述第一凹槽間隔設置于所述框體一側的側壁上,兩個所述第二凹槽間隔設置于所述框體相對另一側的側壁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膜片組包括增光膜、轉換膜和擴散片,所述轉換膜位于增光膜與擴散片之間,所述增光膜靠近所述間隔層,所述擴散片背離所述間隔層。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擴散片包括層疊設置的第一擴散片、第二擴散片和第三擴散片。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背光源,所述背光源設置在所述框體和光學膜片組的下方。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為Mini-LED結構。
9.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組以及顯示單元,所述顯示單元通過所述粘接層粘貼于所述框體的上方。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觸控層,所述觸控層位于所述顯示單元背離框體的一側表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業成光電(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業成光電(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6681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