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備壓制干擾的無線智能組合檢波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65339.6 | 申請日: | 2020-08-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3055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05 |
| 發明(設計)人: | 李廣超;萬占偉;朱培民;侯超普;姚陽;崔晉華;畢黎明;張騰;唐晉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V1/18 | 分類號: | G01V1/18;G01S19/14;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鄭州異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韓華 |
| 地址: | 450003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備 壓制 干擾 無線智能 組合 檢波器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所述具備壓制干擾的無線智能組合檢波器系統,包括中心基點檢波器和檢波器串,檢波器串與中心基點檢波器串聯連接,中心基點檢波器用于采集來自地面的振動信息、接收檢波器串傳輸的檢測信息,并將接收的信息轉換為數字信號后輸出給控制單元,控制單元將輸入的信息存儲并發送給采集總站。本發明優點在于以一個中心基點檢波器為連接基點,通過與檢波器串組合,使每一個檢波器組合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采集系統。因此,省去了在地震勘探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去對各檢波器串進行檢查、校驗、布置、維修等,降低了地震勘探的成本。同時,經GPS授時定位模塊的統一授時,確保各檢波器串之間工作的一致性,提高了檢測數據的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震勘探用檢波器,尤其是涉及具備壓制干擾的無線智能組合檢波器系統。
背景技術
地震勘探方法廣泛地應用于工程勘察、檢測、地質災害預測監測等方面。地震勘探中,將檢波器直接安置在地面,拾取人工或天然地震引起的振動,并將振動信號傳輸給存儲顯示設備,因此,數據的采集是最關鍵環節,只有取得了真實可靠、高信噪比的原始數據,才能經過數據處理得到最佳的剖面成果,利于最后的地質解釋。
在地震勘探中采用檢波器組合是壓制干擾的重要手段之一,檢波器組合既可以壓制規則干擾波,又可以壓制隨機干擾波。其中,“規則干擾波”(如面波、折射波、聲波等)主要通過組合的“方向性效應”來壓制,“隨機干擾波”則通過組合的“統計性效應”進行壓制。
根據魏繼東(2011)的研究理論,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線性等靈敏度組合增加到“γmax+?3”個檢波器以后(其中γmax=組合基距/最小干擾波視波長),組合對于規則干擾波的衰減能力不再隨著檢波器數量的增加而顯著提高。也就是說,在組合基距確定的情況下,檢波器數量越多,對隨機干擾的衰減越明顯(包括在組內距小于隨機干擾相關半徑的情況下);但是增加到一定數量后,衰減效果不再出現明顯變化。魏繼東(2011)的研究理論同時指出,確定組合中合理的檢波器數量要與組合的擺放形式相結合,組合圖形不合理造成靈敏度分布不合理,是導致組合壓噪能力降低的重要原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備壓制干擾的無線智能組合檢波器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下述技術方案:
本發明所述具備壓制干擾的無線智能組合檢波器系統,包括中心基點檢波器和檢波器串,所述檢波器串與所述中心基點檢波器串聯連接,中心基點檢波器用于采集來自地面的振動信息、接收檢波器串傳輸的檢測信息,并將接收的信息轉換為數字信號后輸出給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將輸入的信息存儲并發送給采集總站。
所述中心基點檢波器包括密封殼體,設置在所述密封殼體內的所述控制單元;密封殼體側壁上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檢波器串的防水電連接器,密封殼體底壁上垂直向下固定有尾椎,所述尾椎通過連接螺栓密封穿入密封殼體底壁與設置在密封殼體內的中心基點檢波器機芯的底座固定連接,所述中心基點檢波器機芯的信息輸出接口與控制單元的信息輸入接口連接。
所述連接螺栓為雙頭螺栓,所述雙頭螺栓一端與所述中心基點檢波器機芯的底座螺接,另一端與所述尾椎螺接。
所述密封殼體的內壁上設置有防水防震內墊。
在密封殼體內腔底壁上圍繞雙頭螺栓開設有凹槽,凹槽內充填有環氧樹脂防水密封材料。
所述控制單元包括中央控制器、無線通訊模塊、模數轉換模塊、GPS授時定位模塊、存儲模塊、向所述中央控制器提供電能的供電單元;中央控制器通信接口分別與無線通訊模塊、模數轉換模塊、GPS授時定位模塊和存儲模塊通信連接;中央控制器用于工作之前向所述檢波器串進行GPS授時,確保檢波器串各個檢波器接收信號同步,并將檢波器串傳輸來的檢測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后輸出給所述存儲模塊,并根據設定的指令通過所述無線通訊模塊將數字化處理后的所述檢測信息發送給所述采集總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6533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