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子煙的防漏油氣流通道結構及其霧化器、電子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62515.0 | 申請日: | 2020-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5755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肖育慧;趙貫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吉邇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4F40/10 | 分類號: | A24F40/10;A24F40/40;A24F40/42;A24F40/46;A24F40/5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專利事務所 44242 | 代理人: | 曹祥波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松崗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子 防漏 油氣流 通道 結構 及其 霧化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子煙的防漏油氣流通道結構及其霧化器、電子煙,電子煙的防漏油氣流通道結構包括: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本體,第一本體上設有出氣通道和第一連接部;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二本體,第二本體上設有進氣孔及第二連接部,第二連接部與第一連接部連接,且與第一連接部之間設有輸氣通道,輸氣通道與出氣通道連通,進氣孔與輸氣通道連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一種電子煙的防漏油氣流通道結構及其霧化器、電子煙,其通過在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上設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共同形成輸氣通道,輸氣通道與進氣孔非直通設置,以便冷凝液存儲于輸氣通道內,從而避免冷凝液從進氣孔漏出,損害電子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子煙的防漏油氣流通道結構及其霧化器、電子煙。
背景技術
現有電子煙的煙彈輸氣通道一般采用直通式進氣通道,在吸煙及儲藏時,冷凝液或煙油易堆積在煙彈的底壁,從進氣孔流出,漏出的液體會損壞電子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電子煙的防漏油氣流通道結構及其霧化器、電子煙,以解決直通式氣流通道帶來的漏液損壞電子煙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子煙的防漏油氣流通道結構,其包括: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本體,所述第一本體上設有出氣通道和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二本體,所述第二本體上設有進氣孔及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二連接部與所述第一連接部連接,且與所述第一連接部之間設有輸氣通道,所述輸氣通道與所述出氣通道連通,所述進氣孔與所述輸氣通道連通。該電子煙的防漏油輸氣通道與進氣孔設計成非直通式結構,輸氣通道可用于存儲冷凝的霧化液,從而不會漏出,損壞電子煙。
其中,所述第一連接部凹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連接部凹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第一凹槽連通,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第一凹槽形成所述輸氣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連接部凸伸有凸部,所述第二連接部凹設有凹部,所述凹部與所述凸部配合,所述凹部底壁凹設有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凸部的外側;或者,
所述第一連接部凹設有凹部,所述凹部的底壁凹設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連接部凸伸有凸部,所述凸部與所述凹部配合,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凸部的外側。
其中,所述凸部上設有所述出氣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連接部具有第一連接面,所述第一連接面凹設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連接部具有第二連接面,所述第二連接面與所述第一連接面緊密貼合,所述第二連接面凹設有所述第二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連接面包括第一結合面和第二結合面,所述第一結合面相對于所述第二結合面遠離所述出氣通道,并且所述第一結合面位于第一平面內;所述第二結合面位于第二平面內,所述第二平面低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連接面包括第三結合面和第四結合面,所述第三結合面與所述第一結合面緊密貼合,所述第三結合面相對于所述第四結合面遠離所述出氣通道;所述第四結合面與所述第二結合面緊密貼合。
其中,所述第一結合面開設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三結合面開設有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結合面開設有所述進氣孔,所述進氣孔與所述第一凹槽連通。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環繞所述出氣通道開設,所述第二凹槽有多個,所述多個第二凹槽以所述出氣通道為中心呈陣列分布。
其中,所述第二本體設有匯流槽,所述匯流槽與所述出氣通道對應設置,所述多個第二凹槽交匯于所述匯流槽,并與所述匯流槽連通;或者,
所述多個第二凹槽相交匯形成一交匯區,所述交匯區形成匯流槽,所述匯流槽與所述出氣通道對應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吉邇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吉邇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6251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