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無人機圖像識別的多目標連續定位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60807.0 | 申請日: | 2020-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7931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2 |
| 發明(設計)人: | 喻煌超;王祥科;陸俊麒;肖乃經;曹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C21/00 | 分類號: | G01C21/00;G01C21/16;G01C21/20;G01S19/45;G01S19/47 |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長清;廖元寶 |
| 地址: | 410073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無人機 圖像 識別 多目標 連續 定位 方法 系統 | ||
1.一種基于無人機圖像識別的多目標連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1)圖像識別:獲取地面目標圖像后,通過地面站基于GOTURN神經網絡和離線訓練進行目標識別、以及目標跟蹤;
2)單個目標位置解算:根據無人機傳回的無人機自身GPS和IMU數據,以及攝像機的狀態數據,通過地面站解算出高精度的地面目標位置;
3)航線設計:根據單個地面目標位置,設計無人機飛行航線,確保無人機對所有目標進行采樣;
4)多目標定位:采樣完成后將數據傳回地面站,由地面站進行多副采樣數據的融合,無人機繼續識別和鎖定新目標,實現多目標的連續定位;
在步驟2)與步驟3)之間,進行單個目標定位實驗:根據步驟1)和步驟2)進行單個目標定位實驗,收集數據并分析誤差,以優化圖像識別和目標位置解算;
在步驟3)與步驟4)之間,進行多目標定位實驗:根據步驟1)~步驟3)進行多目標定位實驗,收集數據并分析誤差以優化圖像識別、目標位置解算和航線設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無人機圖像識別的多目標連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攝像機的狀態數據包括攝像機方位角、俯仰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無人機圖像識別的多目標連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利用迭代或濾波方法解算出高精度的地面目標位置。
4.一種基于無人機圖像識別的多目標連續定位系統,用于執行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基于無人機圖像識別的多目標連續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位系統包括:
圖像識別模塊,用于獲取地面目標圖像后,通過地面站基于GOTURN神經網絡和離線訓練進行目標識別、以及目標跟蹤;
位置解算模塊,用于根據無人機傳回的無人機自身GPS和IMU數據,以及攝像機的狀態數據,通過地面站解算出高精度的地面目標位置;
航線設計模塊,用于根據單個地面目標位置,設計無人機飛行航線,確保無人機對所有目標進行采樣;
多目標定位模塊,用于采樣完成后將數據傳回地面站,由地面站進行多副采樣數據的融合,無人機繼續識別和鎖定新目標,實現多目標的連續定位。
5.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計算機程序在被處理器運行時執行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基于無人機圖像識別的多目標連續定位方法的步驟。
6.一種計算機設備,包括存儲器和處理器,所述存儲器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計算機程序在被處理器運行時執行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基于無人機圖像識別的多目標連續定位方法的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6080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彩色圖像和單色圖像的圖像處理
- 圖像編碼/圖像解碼方法以及圖像編碼/圖像解碼裝置
- 圖像處理裝置、圖像形成裝置、圖像讀取裝置、圖像處理方法
- 圖像解密方法、圖像加密方法、圖像解密裝置、圖像加密裝置、圖像解密程序以及圖像加密程序
- 圖像解密方法、圖像加密方法、圖像解密裝置、圖像加密裝置、圖像解密程序以及圖像加密程序
-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圖像編碼程序以及圖像解碼程序
-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圖像編碼程序、以及圖像解碼程序
- 圖像形成設備、圖像形成系統和圖像形成方法
- 圖像編碼裝置、圖像編碼方法、圖像編碼程序、圖像解碼裝置、圖像解碼方法及圖像解碼程序
- 圖像編碼裝置、圖像編碼方法、圖像編碼程序、圖像解碼裝置、圖像解碼方法及圖像解碼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