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雜折彎一次成型類級進模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48424.1 | 申請日: | 2020-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4060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7 |
| 發明(設計)人: | 王正成;汪建國;胡冬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晨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08 | 分類號: | B21D37/08;B21D45/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楊大慶 |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區安亭***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雜 折彎 一次 成型 類級進模 | ||
一種復雜折彎一次成型類級進模,包括沖導正孔工位、刻字碼工位、沖工藝切口工位、二次沖工藝切口工位、倒角工位、Z形折彎及U形成型工位、三次沖工藝切口工位、四次沖工藝切口工位、五次沖工藝切口工位、二次倒角工位、多段圓弧成型工位,多段圓弧成型工位、多段圓弧整形工位、45度L形折彎及V形撕破成型工位、V形整形工位、90度L形折彎工位、三次倒角工位、下廢料出產品工位;工位之間還設置有若干個用于提高模具零件的強度的空工位。使用本發明級進模,對于產品的多段折彎及多段圓弧成型部分,實現了一次成型,解決了在加工復雜折彎產品時成型過程不易準確把握,產品質量難以把控,生產效率不高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級進模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復雜折彎一次成型類級進模。
背景技術
級進模是現階段沖壓生產加工中的一種先進模具,解決了單工序模具的很多缺點,實現了多種工序整合在一起,并能進行自動化生產。生產的產品具有加工質量好且穩定高效,減少了一線生產操作人員的數量,對模具產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未來的模具發展有朝著高精密或超精密,微型或大型復雜的方向發展的趨勢,我們必須與時俱進。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的汽車安全氣囊配件產品,此款產品包括“Z”形折彎、“U”形折彎、多段圓弧折彎、“V”形撕破折彎等,其成型過程不易準確把握,要求極高。綜合此款產品存在的復雜變化,必須在產品沖壓過程增加補償產品成型變化的工藝,成型后對產品進行整形,使之達到合格的尺寸,同時生產又需要很高的生產效率。因此,需要發明一種能將產品多段圓弧部分一次成型,加工精度高,能提高產品質量的折彎一次成型類級進模很重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復雜折彎一次成型類級進模,解決在加工復雜折彎產品時成型過程不易準確把握,產品質量難以把控,生產效率不高的問題。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復雜折彎一次成型類級進模,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設置以下成型工位:沖導正孔工位、刻字碼工位、沖工藝切口工位、二次沖工藝切口工位、倒角工位、Z形折彎及U形成型工位、三次沖工藝切口工位、四次沖工藝切口工位、五次沖工藝切口工位、二次倒角工位、多段圓弧成型工位,多段圓弧成型工位、多段圓弧整形工位、45度L形折彎及V形撕破成型工位、V形整形工位、90度L形折彎工位、三次倒角工位、下廢料出產品工位;所述的成型工位之間還設置有若干個用于提高模具零件的強度的空工位;
所述的Z形折彎工位上設置Z形折彎及U形成型裝置,所述的多段圓弧成型工位上設置有多段圓弧成型裝置,所述的45度L形折彎及V形撕破成型工位上設置有45度L形折彎及V形撕破成型裝置,所述的V形整形工位、90度L形折彎工位上設置有V形整形及90度L形折彎裝置;
所述的Z形折彎及U形成型裝置包括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所述的第一上模包括第一上模座,以及依次疊加固定在第一上模座上的第一上墊板和第一上固定板;所述的第一上模上還設置有第一卸料結構,所述的第一卸料結構包括第一卸料背板和第一卸料板;所述的第一上模上還設置有用于限位第一卸料結構的第一限位掛板;
所述的第一下模包括第一下模座,以及依次疊加固定在下模座上的第一下墊板和第一下凹模板;
所述的Z形折彎及U形成型裝置中還設置有適配產品上Z形折彎部分的Z形折彎結構,以及適配產品上U形結構部分的U形成型結構;所述的Z形折彎結構包括固定設置在第一上模中的Z形折彎上凸模和固定設置在第一下凹模板中的Z形折彎下凹模;所述的U形成型結構包括固定設置在第一上模中的U形成型上凸模和固定設置在第一下凹模板中的U形成型下凹模;所述的Z形折彎上凸模穿過第一卸料結構;所述的Z形折彎上凸模適配產品Z形折彎部分上端面,所述的Z形折彎下凹模適配產品Z形折彎部分下端面;所述的U形成型上凸模適配產品上端面U形結構部分上端面的內徑,所述的U形成型下凹模適配產品U形結構部分下端面的外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晨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晨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4842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