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外科手術用縫合裝置及其縫合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46610.1 | 申請日: | 2020-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5938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陳勇;陳律錕;王其亮;陸小建;周銀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明鏡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04 | 分類號: | A61B17/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劉寧 |
| 地址: | 215011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外科手術 縫合 裝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種外科手術用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縫合鉗和設置在縫合鉗前部的縫合針;
所述縫合針的材料為鎳鈦記憶合金材料;
所述縫合鉗帶動所述縫合針完成縫合操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手術用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縫合針的相變溫度為40攝氏度-60攝氏度;所述縫合針加熱使用前為筆直狀態,經注入40攝氏度-60攝氏度溫水加熱后,所述縫合針的前端變為外科縫合針形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手術用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縫合針外部套接有針套。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手術用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科縫合針形狀為半圓型或弧形。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手術用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縫合鉗包括上鉗臂和下鉗臂,所述上鉗臂和下鉗臂通過支點軸鉸接。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手術用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鉗臂的前端設置有出針槽,所述出針槽的后端與上鉗臂通過彈簧連接,所述出針槽的后端還通過鋼絲繩與上鉗臂的后端靠近鉗圈的位置與設置在上鉗臂上的系繩扣緊固連接,所述出針槽和縫合針的一側相連;放置鋼絲繩的隧道置于上鉗臂內,在支點軸的一側穿出。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手術用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鉗臂沿其軸線方向設置有空心的置針孔,所述置針孔的后端連接有縫合線,所述置針孔的外面包裹有水囊,水囊包裹至縫合線的末端,在所述水囊的末端設置有進水口,用于注入40攝氏度-60攝氏度溫水,加熱縫合針使其發生相變,所述縫合針的前端變為外科縫合針形狀。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手術用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針孔末端安裝有推桿,所述推桿末端設置有撥片,所述下鉗臂3的外側表面設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內開有兩個凹槽,該兩個凹槽分別為凹槽一和凹槽二,所述凹槽一和凹槽二就分別形成了檔位一和檔位二,檔位一在撥片卡入時將縫合針推出部分,縫合針的尾端還在置針孔內。檔位二在撥片卡入時將縫合針完成推出置針孔,這樣在往外拽出縫合鉗時,才能使縫合針穿過韌帶或肌腱,進而把縫合線帶過去;
卡扣位于所述上鉗臂和下鉗臂的末端,所述卡扣用于所述上鉗臂和下鉗臂合攏后鎖緊所述上鉗臂和下鉗臂;
設置在所述上鉗臂和下鉗臂上的鉗圈用于手持操作縫合鉗。
9.一種外科手術用縫合裝置的縫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將縫合針及其連接的縫合線和水囊安裝至下鉗臂上,伸入需縫合部位,張開上鉗臂和下鉗臂,鉗住縫合部位,鎖緊卡扣,通過水囊的進水口注入40攝氏度-60攝氏度溫水,加熱30-120秒,推動推桿將縫合針推出下鉗臂,縫合針的前端由于相變力發生相變為半圓型或弧型,繼續推動推桿,待縫合針前端穿過上鉗臂的出針槽后,繼續收緊上鉗臂和下鉗臂并用卡扣鎖緊,操作縫合鉗繼續完成縫合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明鏡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明鏡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4661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祛屑止癢控油抗炎養護多效洗發露
- 下一篇:一種教學機器人及其教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