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肘形尾水管全參數化三維建模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46375.8 | 申請日: | 2020-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6331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31 |
| 發明(設計)人: | 王進豐;馮敏;楊牧;陳敏;王寧;閆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F30/10;G06F113/14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陳家安 |
| 地址: | 43001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肘形尾 水管 參數 三維 建模 方法 | ||
1.一種肘形尾水管全參數化三維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建立尾水管輸入軸系,軸系為右手系,軸系原點為肘形尾水管錐管段底面的中心點,軸系Y軸為機組中心線的負高程向,X軸為順水流向;
2)建立截面單線圖組件,輸入元素為尾水管輸入軸系,輸入參數為單線圖數據表及此單線圖編號,輸出截面單線輪廓、8個耦合點和1個中心點,8個耦合點用于相鄰單線圖的節點耦合,單線圖組件建立過程如下:
2a)建立單線圖平面局部坐標系,軸系為右手系,以單線圖定位點a(xa,ya,0)和定位點i(xi,yi,0)的連線方向為平面局部軸線的V軸向,其連線的中點為原點,平面局部軸線的U軸向與尾水管輸入軸系的Z軸平行;
2b)根據單線圖尺寸參數,在平面局部坐標系中建立單線圖輪廓;
2c)平面局部坐標系UV軸向建立單線圖輪廓上的8個耦合點;
2d)將上述步驟封裝,建立單線圖組件;
3)用所有單線圖的中心點擬合生成中心軸線;
4)以尾水管中心軸線為脊線,兩相鄰單線圖按耦合點編號對應耦合放樣,建立分段實體組件,輸入元素為兩相鄰單線圖和尾水管中心軸線,輸出分段實體;
5)將所有分段實體經布爾結合運算生成尾水管整體實體模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肘形尾水管全參數化三維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單線圖組件建立8個耦合點,使相鄰單線圖輪廓之間按耦合點編號對應耦合,耦合點1是輪廓上先V向最大、后U向最小的點,耦合點2是輪廓上先V向最大、后U向最大的點,耦合點3是輪廓上先U向最大、后V向最大的點,耦合點4是輪廓上先U向最大、后V向最小的點,耦合點5是輪廓上先V向最小、后U向最大的點,耦合點6是輪廓上先V向最小、后U向最小的點,耦合點7是輪廓上先U向最小、后V向最小的點,耦合點8是輪廓上先U向最小、后V向最大的點。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肘形尾水管全參數化三維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單線圖幾何圖形最多8個節點,不足8個節點的單線圖,存在同一節點有2個耦合點情況,即耦合點重合,但不會出現3個及以上耦合點重合情況。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肘形尾水管全參數化三維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相鄰單線圖的節點耦合細分為8類耦合關系,實現相鄰單線圖上節點自動對應耦合:
第1類:相鄰2單線圖輪廓耦合點無重合或重合耦合點的編號完全不對應,即8條對應耦合點耦合關系線沒有重合的情況,按8條耦合關系線建立尾水管分段實體;
第2類:僅1對編號一致的重合耦合點,即8條耦合關系線中有1對重合,當第1條與第2條重合時,按其7條耦合關系線建立尾水管分段實體;
第3類:8條耦合關系線中有1對重合,當第5條與第6條重合時,按其7條耦合關系線建立尾水管分段實體;
第4類:僅2對編號一致重合耦合點,即8條耦合關系線中有2個重合,當第1條與第2條、第5條與第6條重合時,按其6條耦合關系線建立尾水管分段實體;
第5類:8條耦合關系線中有2個重合,當第3條與第4條、第7條與第8條重合時,按其6條耦合關系線建立尾水管分段實體;
第6類:僅3對編號一致重合耦合點,即8條耦合關系線中有3個重合,當第1條與第2條、第3條與第4條、第7條與第8條重合時,按其5條耦合線關系建立尾水管分段實體;
第7類:8條耦合關系線中有3對重合,當第3條與第4條、第5條與第6條、第7條與第8條重合時,按其5條耦合關系線建立尾水管分段實體;
第8類:有4對編號一致重合耦合點,即8條耦合關系線中有4個重合,兩單線圖輪廓均為圓或均為矩形,對這種輪廓相似、幾何節點完全對應兩單線圖,采用單線圖輪廓幾何節點對應耦合,建立尾水管分段實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46375.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