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速溶綠茶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46101.9 | 申請日: | 2020-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6977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張強;曹慶怡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強 |
| 主分類號: | A23F3/30 | 分類號: | A23F3/30;B65B1/04;B65B31/04;B65B69/00;B65D30/10;B65D75/5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馬***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速溶 綠茶 | ||
本發明涉及速溶飲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速溶綠茶,其使用的包裝袋包括袋體、擋片和膜袋;由于速溶綠茶的沖泡口感效果受其中綠茶成分溶解程度的影響,為達到速溶綠茶的優異口感,需要控制綠茶精華在深加工過程中的質量,使得速溶綠茶的優良口感伴隨著較高的成本,且在沖泡的過程中仍需要晃動水杯,以促進其速溶的效果;故此,本發明通過設置在袋體中的膜袋,在沖泡速溶綠茶的過程中,使膜袋中混合的檸檬干粉末與小蘇打在水溶液中產生泡騰效應,促進了隨后添加的速溶綠茶粉末的溶解效果,繼而降低了對速溶綠茶進行的深加工要求,加強了速溶綠茶的加工效率,且避免了沖泡速溶綠茶時對水杯的晃動操作,從而提升了速溶綠茶飲用過程的便捷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速溶飲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速溶綠茶。
背景技術
速溶綠茶是一種能迅速溶解于水的固體飲料茶,根據其溶解性分為熱溶和冷溶兩種類型,速溶綠茶是茶葉深加工產物,原料來源廣泛,既可直接飲用,又可與水果汁、糖等輔料調配飲用,從而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要,且速溶綠茶原料中所帶的重金屬、砂石和農藥殘留物等在加工過程中均隨葉渣一起除去,是一種比較純凈的飲品;關于速溶綠茶的介紹,可參見:宋小寧,速溶綠茶的工藝研究與質量標準體系的建立[D],成都:西華大學,2016。
目前速溶綠茶在飲用時,需將其倒入水杯中進行沖泡,而速溶綠茶的沖泡口感效果受其中綠茶成分溶解程度的影響,綠茶精華在深加工過程中的加工質量,決定著速溶綠茶的優良口感,同時伴隨著較高的成本,并且在沖泡的過程中仍需要晃動水杯,以促進其溶解的過程。
現有技術中也出現了一些速溶綠茶的技術方案,如申請號為2008801280572的一項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速溶綠茶,其在飲用時能得到充分的美味及香味,粉體色及飲用時的水色呈鮮艷的綠色,且從粉體溶解開始到飲用結束為止粉末茶難以沉降;該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含有綠茶萃取干燥物、干燥助劑、抗氧化物、粉末茶和特定量的鉀的速溶綠茶,以及一種速溶綠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由含有干燥助劑和第一抗氧化物且用第一鉀制劑將pH調整為中性區域的萃取溶劑,從茶葉得到萃取液的工序;在得到的萃取液中添加第二抗氧化物及粉末茶的工序;和在所述添加工序后干燥萃取液的工序;但是該技術方案中未解決速溶綠茶沖泡的溶解效果與深加工質量間取舍的問題,難以在降低其深加工成本的前提下維持綠茶沖泡的溶解效果,仍需晃動水杯以促進其中綠茶的速溶程度,增加了速溶綠茶飲用過程中操作步驟的問題。
鑒于此,為了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據此提出了一種速溶綠茶,采用了特殊的速溶綠茶的沖泡方式,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速溶綠茶,通過設置在袋體中的膜袋,在沖泡速溶綠茶的過程中,使膜袋中混合的檸檬干粉末與小蘇打在水溶液中產生泡騰效應,促進了隨后添加的速溶綠茶粉末的溶解效果,繼而降低了對速溶綠茶進行的深加工要求,加強了速溶綠茶的加工效率,且避免了沖泡速溶綠茶時對水杯的晃動操作,從而提升了速溶綠茶飲用過程的便捷性。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速溶綠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
綠茶精華16-20份、
β-環糊精組合物10-12份、
檸檬干粉末6-9份、
小蘇打4-6份、
紅花黃色素0.5-0.8份、
且檸檬干粉末被分為兩份,其中的一份與小蘇打和紅花黃色素混合,余下的一份隨綠茶精華和β-環糊精組合物相混合;其中檸檬干粉末與小蘇打的混合物用于在水溶液中形成泡騰反應,并促進紅花黃色素均布于水溶液中;綠茶精華中的檸檬干粉末用于維持偏酸性的pH環境,保持綠茶精華成分中的茶多酚活性,維持速溶綠茶的沖泡品質;所述速溶綠茶包括以下生產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強,未經張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46101.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