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預制墻體、裝配式混凝土墻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45420.8 | 申請日: | 2020-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0596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5 |
| 發明(設計)人: | 盧旦;陳豐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模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B2/00 | 分類號: | E04B2/00;E04B1/6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曹廷廷 |
| 地址: | 313016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預制 墻體 裝配式 混凝土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預制墻體,在預制墻體本體的連接部開設凹槽,通過在凹槽中灌入填充物以使預制墻體本體與地面或另一所述預制墻體本體固定連接。利用所述凹槽結構在施工時,無需對預制墻體進行墊高,有效提高了防水效果,且節省了墊高的步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現場施工效率。另外,凹槽中的填充物也起到了抵抗水平力的作用,基于同一發明構思,本發明還提出一種裝配式混凝土墻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預制墻體、裝配式混凝土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當前,裝配式混凝土墻普遍采用上下層預制墻體的連接結構,而預制墻體的底部都為平面結構。在施工現場時,需要在上層預制墻體和下層預制墻體間設置一墊高部以將上層預制墻體墊高,然后灌入自密實混凝土或高強砂漿,最后上層預制墻體與下層預制墻體間會灌滿墊高預留的縫隙。發明人經研究發現,現有技術中這種利用墊高部來預留縫隙的方式形成的裝配式混凝土墻的防水效果較差。
因此,需要提出一種可以提高防水效果的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預制墻體、裝配式混凝土墻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防水效果差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預制墻體,包括:
具有一連接部的預制墻體本體,所述連接部設置在所述預制墻體本體的底部位置,并用于與地面或另一所述預制墻體本體連接;
其中,所述連接部上開設有一凹槽,所述凹槽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為所述連接部的延伸方向,所述凹槽用于灌入填充物以與地面或另一所述預制墻體本體固定連接。
可選地,所述凹槽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或等于80mm。
可選地,所述預制墻體本體內部還開設有多個第一通孔,并用于放置受力鋼筋;
所述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多個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凹槽連通。
可選地,所述預制墻體還包括多個金屬波紋管;
所述金屬波紋管設置所述預制墻體內,并形成所述第一通孔。
可選地,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徑為R1,所述受力鋼筋的直徑的R2;
其中,所述R1以及所述R2滿足:R1≥4R2。
可選地,所述預制墻體本體的側面上設置有多個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垂直所述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開設,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第一通孔連通;
所述第二通孔用作連接所述受力鋼筋的操作空腔。
可選地,每個所述第二通孔分別對應與一個所述第一通孔連通。
可選地,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預制墻體本體的側面上交錯設置。
基于同一發明構思,本發明提出一種裝配式混凝土墻,利用上述特征描述中任一項所述的預制墻體制備。
可選地,還包括受力鋼筋以及填充物,所述預制墻體與所述受力鋼筋的數量均為多個,多個所述預制墻體包括上部預制墻體以及下部預制墻體,所述預制墻體本體上與所述連接部相對的一端為頂部;
所述預制墻體本體內部還開設有多個第一通孔,并用于放置受力鋼筋;
所述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多個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凹槽連通;
所述預制墻體本體的側面上設置有多個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垂直所述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開設,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第一通孔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模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模卡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4542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