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檢測混凝土管道接頭密封性的裝置及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744907.4 | 申請日: | 2020-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9321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2 |
| 發明(設計)人: | 龔喜;鄧李軍;朱立齊;李新明;陸紅伊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建工集團聯合建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04 | 分類號: | G01M3/04;G01M3/28 |
| 代理公司: | 南寧勝榮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6 | 代理人: | 關文龍 |
| 地址: | 530000 廣西壯族***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檢測 混凝土 管道 接頭 密封性 裝置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檢測混凝土管道接頭密封性的裝置及其方法,裝置主體包括輪轂式環體、充氣密封圈、支架;在輪轂式環體的外圈上安裝兩個充氣密封圈,所述兩個充氣密封圈之間與輪轂式環體的外圈表面形成一個環形凹槽;在環形凹槽上開設一個注水孔;在輪轂式環體的內圈中圓周設置有支撐結構,將帶有移動輪的支架與支撐結構連接。檢測時,將裝置主體安放在管道接頭的位置,然后對充氣密封圈充氣,由此在管道接頭處形成一個環形腔室,利用壓水泵對環形腔室注水試壓,完成對管道接頭密封性的檢測。本發明通過少量的水便可解決混凝土管道接頭密封性檢測試驗,有效節約了水資源;同時管道的安裝與滲漏檢測可同時進行,確保管道安裝工程的進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混凝土管道安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檢測混凝土管道接頭密封性的裝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鋼筋混凝土管道在城市道路排水以及水調工程中的輸水中應用及其廣泛。而由鋼筋混凝土管道的安裝基本是分段式對接并預埋進地下,由此可知,鋼筋混凝土管道的安裝質量是影響水體輸送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管道的接頭位置,如果管道中排放的是污水,管道接頭滲漏,則造成管道周圍的土質污染,而如果管道用于潔凈用水的輸送,在雨季中,外部的污水容易在管道接頭滲漏到管道內部,從而污染管道中的水體,影響人民的用水安全。因此在混凝土管道安裝好之后,勢必要對管道接頭的密封性進行檢查。對于大直徑的平口式或承插式混凝土管道,以往的滲漏檢查方式基本上是:在安裝好幾公里距離的管道之后,將管道兩邊封住,然后向管道內部注水,做閉水測試,最終查看各個管道接頭的位置是否有滲水問題,從而確定接頭的密封性。這樣的檢測方式一則需要用到大量的水資源,不利于節約用水;二則需要停滯管道的安裝工作再進行閉水測試,管道的安裝與滲漏檢測不能同時進行,影響工程的進度。
以上背景技術內容的公開僅用于輔助理解本發明的構思及技術方案,其并不必然屬于本專利申請的現有技術,在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上述內容在本專利申請的申請日已經公開的情況下,上述背景技術不應當用于評價本申請的新穎性和創造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檢測混凝土管道接頭密封性的裝置及其方法,以解決混凝土管道接頭密封性檢測過程浪費水資源、管道的安裝與滲漏檢測不能同時進行,影響工程進度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檢測混凝土管道接頭密封性的裝置,其包括輪轂式環體、充氣密封圈;在輪轂式環體的外圈上安裝所述充氣密封圈;所述充氣密封圈設置有兩個,且分別靠近輪轂式環體外圈的邊緣;所述兩個充氣密封圈之間與輪轂式環體的外圈表面形成一個環形凹槽;在所述環形凹槽上開設一個注水孔,充氣密封圈的充氣口延伸出輪轂式環體內側;在輪轂式環體的內圈中圓周設置有支撐結構。
進一步地,該裝置還包括支架,并且在輪轂式環體內圈的支撐結構的中心設置有一個軸套,在軸套內安裝軸承;支架的橫軸穿過軸承,與輪轂式環體的支撐結構連接;在橫軸的兩端設置有用于支撐輪轂式環體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設置帶有移動輪的底座。
進一步地,輪轂式環體內圈的支撐結構包括支撐塊、支撐柱;所述支撐塊與輪轂式環體內圈的表面貼合;所述支撐柱連接支撐塊與軸套。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塊與支撐柱沿輪轂式環體的內圈圓周均勻分布。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塊與支撐柱均設置有3個。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塊設置成與輪轂式環體內圈相適應的弧形結構。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利用該裝置檢測混凝土管道接頭密封性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S1:將裝置主體移動到待檢測管道接頭的位置,確保管道接頭處在兩個充氣密封圈之間的環形凹槽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建工集團聯合建設有限公司,未經廣西建工集團聯合建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4490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