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CPU的主從辨別方法及其裝置、計算機終端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742359.1 | 申請日: | 2020-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9757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13 |
| 發明(設計)人: | 鐘節賢;江虎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億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9/38 | 分類號: | G06F9/38;G06F9/4401;G06F8/36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陳旭紅;呂金金 |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廈門市***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cpu 主從 辨別 方法 及其 裝置 計算機 終端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CPU的主從辨別方法,包括:獲取當前CPU內核所創建的節點信息;其中,所述節點信息包括本地的軟件版本號、本地的硬件版本號、主機的軟件版本號以及主機的硬件版本號中的一種或多種;在判斷所述節點信息僅包含所述本地的軟件版本號和所述本地的硬件版本號時,確定當前CPU為主CPU;在判斷所述節點信息至少包含所述主機的軟件版本號和所述主機的硬件版本號時,確定當前CPU為從CPU。本發明實現了同個CPU在不同設備上,如何進行識別,從而提供軟件的復用性和開發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軟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CPU的主從辨別方法、CPU的主從辨別裝置、及計算機終端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設備功能不斷的增加需求,以及設備的復雜度越來越高,可能存在一個設備里面用到了多個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Processor,中央處理器)進行交互工作。很多公司為了確保產品以及軟件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往往在開發新設備的時候,在性能滿足的前提下,都會盡量選擇之前開發過的CPU。而對于存在多CPU的設備,往往有一個CPU會作為主要對外交互的主CPU,其他從CPU主要用于跟主CPU交互。在很多情況下,從CPU又有可能被拿去獨立開發成一個新的產品。所以對于軟件上,如何提高一個CPU作為多種設備的開發效率是很重要的。
現有技術一般采用結合軟硬件進行處理。比如固定協調預留幾個IO口(輸入/輸出端口),然后通過IO口電平的上下拉,來作為區分該CPU作為不同的設備。但是該方案對于如果一個CPU的IO口比較緊張的時候,無法充分預留足夠的IO口的時候就會有較大的局限性,而且利用IO口,也容易引起IO口復用功能沖突,比如一個IO口可以作為普通的GPIO口(通用型之輸入輸出端口),也可以作為I2C口(串行總線接口),如果此時該CPU需要用到I2C功能的時候,就會跟IO口沖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CPU的主從辨別方法、CPU的主從辨別裝置、及計算機終端設備,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利用軟硬件辨別方案存在較大的局限性,而且利用IO口,也容易引起IO口復用功能沖突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CPU的主從辨別方法,包括:
獲取當前CPU內核所創建的節點信息;其中,所述節點信息包括本地的軟件版本號、本地的硬件版本號、主機的軟件版本號以及主機的硬件版本號中的一種或多種;
在判斷所述節點信息僅包含所述本地的軟件版本號和所述本地的硬件版本號時,確定當前CPU為主CPU;
在判斷所述節點信息至少包含所述主機的軟件版本號和所述主機的硬件版本號時,確定當前CPU為從CPU。
在某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獲取當前CPU內核所創建的節點信息之前,還包括:
以主CPU的方式啟動當前CPU;
在判斷傳遞給所述CPU內核的cmdline變量未包含主機信息時,在預設的目錄下創建本地的軟件版本號和本地的硬件版本號。
在某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確定當前CPU為主CPU之后,還包括:
根據所述主CPU的軟件版本號和硬件版本號生成host_type.bin文件,并存放在tftpd服務器的目錄下。
在某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獲取當前CPU內核所創建的節點信息之前,還包括:
以從CPU的方式啟動當前CPU;
在判斷傳遞給所述CPU內核的cmdline變量包含主機信息時,在預設的目錄下創建本地的軟件版本號、本地的硬件版本號、主機的軟件版本號以及主機的硬件版本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億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廈門億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74235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